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心灵驿站

面对当事人的不完美

2013-02-17 10:59:24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人民法院报 

法官面对的当事人形形色色,理性地、妥善地与当事人打交道是法官的必修课。法官在理性面对当事人时需具备倾听的耐心、分析的细心、担当的诚心与永恒的责任心。

每一名法官都希望当事人理性积极地接受调解或判决,而理想和现实往往发生碰撞,诉讼中当事人情绪激动、不听从法官指挥、对司法不信任等情形时有发生。很多法官都在感叹当事人的不完美。

做好审判工作需要面临很多考验,需要具备多种技能,第一关就是能够妥善地与当事人打交道。能够理性对待当事人的“不完美”,也是法官们的一堂必修课。

践行司法为民的宗旨,要牢固树立为民服务理念,防止对待当事人“冷、横、硬、推”。如果因为当事人的不完美而对其采用非理性的态度,就容易导致当事人对法官不信任、对法院不信任。应当看到,许多当事人选择信访或投诉举报不是针对审判人员的违纪违法问题,而是针对其工作作风等细节问题,而这些问题往往也是因为办案人员不够理性导致的。

理性是防止矛盾激化,推进诉讼程序的保障。当事人出现情绪激动,不听从审判人员指挥、对司法不信任等情形时,如果法官不能采用理性的态度进行引导,不注意工作方法和工作态度,不能很好地把握处置问题的分寸,很可能使矛盾升级,甚至影响到诉讼程序的正常进行。

理性也是法官调节自身心态的需求。法官面临大量的社会矛盾,接触形形色色的当事人。对待当事人的不完美如不能采取理性的态度对待,并充分认清当前人民法官的工作职责和社会责任,就可能导致心理落差、抱怨,甚至身心疲惫。因此,理性对待当事人的不完美有利于法官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理性不是一味的退缩,当事人的不完美不是没有界限。对于蓄意违反法律规定的当事人,可以依法采取相关措施。但即使为了维护秩序而采取相关措施,也应注意工作态度和程序,采取科学的方法,常怀“四心”去理性对待:

倾听的耐心。对待当事人的来访,尽可能给予当事人足够的时间充分表达其意愿,认真、耐心倾听当事人的讲述,通过畅所欲言让当事人发泄心中的积怨情绪,更充分地了解整个案件的事实,做一个耐心的倾听者。耐心告知当事人案件审理的程序和相关权利义务,针对当事人提出的不解与困惑,尽可能地给予详细的解释和回应,通过交流,让当事人从不相信和不理解转变为相信、理解和支持法院工作。

分析的细心。在耐心倾听当事人意见的基础上,应当细致准确地把握当事人的意图、情绪及传递的信息,归纳总结矛盾的焦点,积极为案件纠纷的实质性解决寻找突破口。通过与当事人的细心交流,为正确适用法律法规打下坚实基础,防止因为对案件事实不了解,导致裁判认定事实不清,适用法律错误。

担当的诚心。作为一名法官,应勇于担当为民之责,具体到案件中,就是对当事人负责。应常怀为民负责、维护公正、让当事人满意之情办理案件。想当事人之所想,急当事人之所急,不仅把办案当成工作,更应当成一份崇高的事业。以事实为基础,以法律为依据,诚心诚意地为当事人解决问题。

永恒的责任心。法官的判决深刻影响着当事人的人身财产权利。应严于律己、恪守法律,无论面对何种类型的当事人,都要做到平等相待,力争不因自己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问题而导致当事人的信访、投诉和举报。另外,做好当事人的各项释明工作,处理应对各种突发性事件,需具备深厚的法律功底和娴熟的办案经验,法官还需不断加强理论和业务学习,努力防止因为自己对案件事实了解不透、对适用法律了解不清而导致错案发生。

(于海瑞 刘 勋 作者单位:重庆市大渡口区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李家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