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浙江省平阳县公安局着力深化主动警务机制,积极探索实施情报信息牵引下的警务新模式,大力促进基础信息工作与社区警务的相互融合,各项公安工作主动“领跑”社情民意,赢得了群众的广泛赞誉。2012年,全县群众安全感及满意度均在95%以上。
为群众补好第一扇“破窗”
“一间房子如果有一扇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隔不久,其他的窗户也会被人打破。”近期,在平阳县公安局大力推动落实主动警务机制改革的背景下,犯罪心理学上著名的“破窗理论”开始渐渐得到实践上的反证。
“林警官,你帮我们解开了15年的心结啊!”今年1月,家住平阳县昆阳镇城关社区的周先生领着女儿来到派出所,握住社区民警林岳的手连声道谢。因为出生的时候未办理相关手续,周先生的女儿10多年来一直没有户口,林岳连续数次为之奔走,最终解决了小姑娘的户口问题。
自从平阳县公安局部署主动警务机制改革以来,林岳就接到了新的工作任务,包括定期定时的入户走访、排查摸底辖区治安状况、信息采集等。这让林岳对辖区的治安动态了如指掌:“现在每月大概会走访20户群众,发放300余张警民联系卡。”
林岳的这种工作模式被称为 “一警多联”。为第一时间找到社会管理上的“破窗”,平阳县公安局要求,每位社区民警必须联系辖区内的街道、学校、企业、医疗机构等单位和人员,充分收集相关基础信息,及时消除警务工作的各类不良“苗头”。2012年,全县公安机关共收集基础信息13万余条,发现排查各类隐患600余处。
“公安机关要办好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小案’、‘小事’,累积信任,赢得支持,才能加深群众的情感认同。”平阳县委常委、公安局局长黄伟军认为,公安机关只有不断提高群众工作水平和能力,下大力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才能形成警民良性互动的和谐局面。
“警灯工程”实现快速反应
数十个遍布城区的治安岗亭、24小时循环巡逻的街面警力、快速反应的情报信息传递网络……最近,家住平阳县昆阳镇的黄先生发现,无论白天还是晚上,在家附近看见警察的次数多了不少。上周他因汽车刮蹭报了案,没过几分钟,警察就到了。
快速反应的警务机制来源于平阳公安机关推出的“警灯工程”。2012年,平阳县公安局开展了以深化街面警务为内容的“警灯工程”,通过在治安重点区域设置固定岗亭、巡逻卡点及流动巡防队,进一步提升社会服务管理能力。去年以来,全县新建了固定治安岗亭35个、社会治安联防岗亭170余个。
“在路面巡防的基础上,我们将岗亭、卡点通过信息化手段纳入派出所情报信息室统一指挥,尽量将工作做在警情发生之前。”平阳县公安局110指挥中心主任盖军向记者介绍了主动警务机制的运行细节。去年,全县警务机制改革试点单位接警数均有不同程度下降,最高的下降了26%。
将民意作为评价工作的第一要素
近日,一位身患痴呆症的老人失足掉进了河里,钱仓派出所副所长温万存赶到后,毫不犹豫地跳入冰冷的河水中,将老人救了上来。事后,老人的家属感激不尽,将“救命恩人”四个沉甸甸的字写入感谢信中。
“公安机关只有在大量的警务工作中主动接触群众、服务群众,才能不断取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平阳县人大代表、某民营企业负责人林先生对主动警务机制改革称赞不已,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公安机关不仅要善于补 ‘窗口’,更应该成为一扇‘窗口’。”
民意主导理念为平阳公安机关的警务机制改革增添了动力。黄伟军要求全县公安机关全面打造“口碑工程”,将民意作为评价公安工作的第一要素,深入打击整治涉枪涉爆、治安乱点、盗抢犯罪等突出问题,着力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幸福指数。去年全县 “两抢”案件同比下降15.3%,入室盗窃案件同比下降6.5%。
记者 谢佳 通讯员 郑剑
·浙江平阳"主动警务"助力消除社管"破窗效应"
·四川绵阳:打造“四个平台”推进社区警务
·徐立全要求:创新勤务模式打造阳光警务
·张昌尔:规范执法坚持民意主导警务
·公安部召开驻华警务联络官安全官工作座谈会
·郑州社区民警自创《警务报》营造“正能量”
·郑州社区民警自创《警务报》营造“正能量”
·深化警务公开 提高执法公信力
·上海西藏签署警务交流合作协议
·江西武宁县法院强化警务保障 实现“四个零发生”
·首都警务督察长出“千里眼”
·江苏徐州泉山:社会管理创新带动警务提档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