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法治建设

无锡滨湖法院密织知识产权“保护网”

2013-02-07 16:25:37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中国法院网 

    江苏省无锡市,在国内的发明专利授权量排名第九。近年来,无锡市把知识产权工作纳入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率先确立了知识产权立市战略,制定出台了《无锡市知识产权战略纲要》,为全市创新发展提供不竭动力。无锡市滨湖区人民法院围绕区域经济快速转型的工作格局,充分履行审判职能,切实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将知识产权防护网编织到每一个有需求的地方,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打击假冒知名品牌 营造良好市场竞争环境

    滨湖法院是江苏省“三审合一”改革试点法院。

    早在2009年10月30日,一起假冒世界500强公司强生和宝洁注册商标的案件,打响了滨湖法院以“三审合一”模式审理案件的“第一枪”。

    2008年2月,上海海关扣押了一批从无锡发往智利的假冒牙刷。经统计,该批牙刷共108万支,全部仿冒了强生、宝洁两家国际知名品牌,涉案金额高达52万余元。

    调查发现,该事件的始作俑者是某公司的业务员小邱。2007年11月,小邱接到了一封来自智利的邮件,要求按样生产牙刷,并在邮件中附上了样品照片。在简单地询问情况之后,小邱就向领导汇报了此事,并联系生产商投入生产。

    不久,小邱因销售假冒注册商标被公安机关依法逮捕。

    该案是“三审合一”改革试点的首案,合议庭法官全面了解案情、查证事实,依法判处小邱有期徒刑二年,缓刑二年,并处罚金人民币10万元。

    “通过三审合一的审理模式,将知识产权刑事、民事、行政案件统一归由知识产权审判庭审理,这有利于审判资源整合、统一执法尺度,从而对知识产权进行立体化保护。”据滨湖法院院长王春年介绍,该院针对侵权案件频发的城乡结合部等地带进行了规模性的清理,对大批LV、GUCCI等假冒伪劣产品进行了集中销毁,严厉打击了制假售假行为,营造了良好的市场竞争氛围。

    2012年,该院通过“三审合一”模式审结知识产权刑事案件42件、民事案件46件,同比分别上升147%和53%,解决争议标的额468.53万元,判处罚金719.68万元。知识产权庭实现了无超审限、无被发回重审改判、无涉诉信访,“三审合一”案件的审判质效得到了优化提高。

    打击盗版 保护原创 营造有序文化市场环境

    文化市场被誉为“没有硝烟的战场”。

    近年来,音像软件盗版经营现象突出,制售摊贩惯与执法人员“躲猫猫”。“打击盗版,保护原创”,成为整治文化市场的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

    吴某幻想着一夜暴富,专门租住了一间写字楼,白手起家干起了制售盗版光碟的买卖。这个仅有小学文化的犯罪分子雇佣了好几个大学生,分别为其从事影片下载、母碟刻录、品牌包装、网络营销和市场拓展等业务,俨然一个组织架构严密、分工明晰的犯罪团伙。短短两年间,制售盗版光碟5万余张,涉案金额高达70万余元。

    了解到无锡地区多家个体音像店的盗版光碟均来自吴某之手,分管副院长陶福年敏锐地感觉到,打击盗版如果紧盯着下游几个小商小贩,终究是“按下葫芦浮起瓢”,年年打,年年冒。只有顺藤摸瓜捣毁制售窝点,加大对制售网络纵深打击的力度,才能从源头斩断盗版行为的利益链。

    该院及时向有关部门提出司法建议,制销窝点被查封,机器设备被收缴,影响无锡盗版音像市场“半壁江山”的犯罪团伙被彻底摧毁,吴某及其团伙被依法惩处。

    在审理这一有影响的案件中,该院组织人大代表、企事业单位员工、在校学生旁听案件,扩大案件审理的社会效果,倡导全社会树立正版意识。

    该院还向音像品经营摊点集中的北塘区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发布司法建议,倡导着力加强对辖区音像品业主的教育,进行拉网式重点排查,及时发现问题、督促整改,对侵犯知识产权犯罪行为及时移交公安机关处理,努力营造文明、有序的文化市场环境,得到行政管理部门积极响应。

    如何把握刑法对于制售盗版光碟犯罪在量刑尺度上的自由裁量权,在强调刚性打击的同时如何体现司法的柔性关怀?青年法官包文炯利用业余时间调研了近年来所有盗版光碟案件,通过比对分析案情,撰写出操作性更强的细化量刑建议,受到上级法院领导的关注。

    据知识产权庭庭长苏建春介绍,2012年,滨湖法院审结盗版光碟案件32件,涉案光碟40余万张,金额高达162万元,有力地打击了不法分子的嚣张气焰,净化了文化市场。现在,无锡市民已养成自觉购买正版的良好习惯,市场已难觅盗版光碟的身影,街头巷尾的流动摊贩也不见了!苏建春说起案件审理所产生的整治效应时深感欣慰。

    邀请协会调解 营造多元化解矛盾的环境

    近日,北京天堂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将滨湖区30余家网吧一同告上了法庭,起诉网吧未经授权安装《三国群英传》单机版游戏供消费者使用,侵害其合法权益。

    同一游戏软件许可使用权人起诉同一行业侵权被告的关联诉讼,引发了知产庭法官的热烈讨论。

    “何不借助行业协会老娘舅介入调解?”王春年的这一问让大家茅塞顿开。承办法官邀请网吧行业协会介入,在送法律文书、参与调解、帮助取证方面予以协助,仅用了一周时间,26家网吧便先后与原告签署了调解协议,对侵权行为做出了经济赔偿。

    此后,该院受理了12起涉KTV侵犯著作权纠纷,该院在调解中积极发挥行业协会自律引导功能,表达了对KTV经营者的群体尊重,一揽子化解纠纷,大批案件得以撤诉,妥善平息了矛盾。

    截至目前,该院知识产权案件调撤率达82%,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据苏建春介绍,行业协会介入关联案件调解能倍增案件调撤效果。一方面,行业协会熟悉行业经营管理信息,多数被告对行业协会有着依赖和信任,调解中能减少当事人的抵触情绪。另一方面,行业协会介入达成的调解具有示范效应,原先持观望态度的当事人对诉讼风险和结果有了明确预期,在可预计的框架下达成调解的成功率更高。原告为避免执行诉累,在被告妥协让步后也容易达成谅解。

    行业协会的牵头地位,使矛盾纠纷调处向深度和广度推进,案件调处呈现出“调解一案,撤诉一片”的多米诺骨牌效应,不仅提升了案件审判质效,也更容易得到当事人的认可,大大提升了知产案件的服判息诉率。

    针对一审案件多、类案串案多的知识产权审判实际,知识产权庭的法官们积累了丰富的调解手段,诸如以案释法、判后答疑以及发挥类案的示范作用等,使一部分案件得以庭前调解结案,极大地节约了诉讼资源。

    近期,该院正着手在五金行业批量商标侵权纠纷中引入行业协会调解,以破解同质化五金产品侵权泛滥、维权成本过高、取证困难等难题。据相关负责人透露,目前的做法仅是一些探索和尝试,待时机成熟,该院拟将行业协会调解推广至食品、纺织、建材等领域,与行业协会全面构筑知识产权诉调对接机制,实现矛盾纠纷的多元化解。

    打击“山寨”侵权 营造助推产业转型升级环境

    当前,随着滨湖区物联网等八大新兴产业的兴起和区域经济社会转型步伐的加快,各行各业对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需求亦日益增长。

    2011年8月底,国家版权局公布了打击侵权假冒专项行动版权执法十大案件,由滨湖法院一审的鞠某等侵犯著作权案名列其中,这个被全国“扫黄打非”办、新闻出版总署(国家版权局)、公安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五部门挂牌督办的专项行动重点案件,在版权执法实践中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2007年8月,“80后”的鞠某担任了某电子公司研发部门的硬件工程师。该公司主要生产集成工业控制系统的一体机、文本显示器等设备,其编制的程序具有良好的人机交互界面,也是该公司的核心技术。

    不久后,鞠某和该公司另外两名同事徐某、华某一起离职,共同创办了另外一家新的公司。鞠某利用非法获得的OP系列人机监控软件,采取反编译等技术手段提取并整合了其中的目标程序,用于生产与原来老东家差不多一样规格的文本显示器。

    短短两年,他们就生产了多种型号的文本显示器合计超过2000台,销售金额累计超过44万元。

    此前,法律界对于此类行为的认定并没有统一的标准,甚至还有人认为这是通过借鉴的方式来不断创新。鞠某等人也拿出同样的理论,辩称自己“山寨”产品的软件源代码与原来老东家使用软件的源代码有不同的地方。

    鉴于该案所涉领域偏、专业术语多、影响范围广,合议庭法官严把审查关,审慎下判,通过庭前多次进行案件专题研讨、庭中要求鉴定人员出庭答疑、庭后征询特聘知识产权审判技术专家意见等举措,依据已查明的事实与现有证据,认定该行为仍属于著作权法意义上的复制行为。

    该案的成功审结对全国同类案件裁判极具借鉴意义,成功入选2011年中国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十大典型案件和2012年《最高人民法院公报》案例。

    滨湖区高新技术企业主要集中于太湖新城科技产业园、无锡(国家)工业设计院以及无锡生物医药研发服务外包区。为优化投资环境和促进、激励企业创新创造条件,该院将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服务工作拓展到最前沿,陆续在3个园区内“530”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提供专业的法律咨询、诉讼指导、风险提示和规章制度完善建议等服务。

    据统计,2012年滨湖法院审结涉高新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案件26件,为胜诉企业挽回商标权、著作权、不正当竞争侵权损失标的总额达330余万元。

    “知识产权是高新企业的立足之本,作为辖区司法保障的生力军,滨湖法院加大对特色产业的司法扶持力度,积极延伸审判职能,抓住了司法与地方经济发展的联结点,这是司法参与社会管理的一项创举,值得肯定与推广。”滨湖区区长袁飞对滨湖法院编织知识产权保护网,推动地域经济转型升级,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加大知产保护力度 优化招商引资软环境

    访无锡市滨湖区人民法院院长 王春年

    十年转型发展,如今的滨湖区已集聚了生物医药研发、软件与服务外包等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涵盖了1个国家级工业设计园、4个省级开发区。加快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构筑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激励自主创新,促进知识产权成果运用,已成为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推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近些年,司法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滨湖法院以区域知识产权发展战略为立足点,以提升知识产权司法服务质量、净化招商引资软环境为着力点,为辖区知识经济集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司法保障。

    主动发力,牢固构筑知识产权防护网。近年来,随着无锡市物联网等八大新兴产业的兴起和公众维权意识的不断提高,加快推进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成了法院义不容辞的任务。知识产权庭自2009年成立后,不断提升审判水平、优化专业队伍、加强管理创新,从“点”的尝试到“面”的拓展,开创了一条知识产权保护的新路径。为实现对信息、软件、医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领域和530企业知识产权的有效保护,滨湖法院在3个工业园区设立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联系点,将服务窗口推进到企业第一线;针对辖区企业出现的商标侵权行为组织开展调研,找准问题发送司法建议,为企业主管开展知识产权保护法律培训。

    形成合力,与多部门协同联动。作为无锡民营经济的大本营,滨湖区在实现经济转型发展过程中,知识产权纠纷日益增多,单靠法院自身的力量尚不足以应对复杂的侵权纠纷。为此,滨湖法院积极拓宽办案思路,以调研、座谈、联席会议、专项活动等方式进一步加强与区科技局、知识产权局、工商局、质检局、公安分局等职能部门的合作,就知识产权行政与司法保护等共谋制定统一标准,完善知识产权的行政执法保护机制。

    历练能力,提升队伍素质强化审判质效。“科学化资源整合组专业化队伍,精英化法官队伍创精品化案件”,这是知识产权庭实行专业化、科学化分工和高效审判的准确定位。通过定期培训、外出学习、专题研讨、业务指导等途径,知识产权庭的法官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身法律功底,以应对可能出现的侵犯商业秘密犯罪、网络知识产权犯罪等新类型刑事案件,密切关注立法、政策新动向,与最新的法律规定和国家政策导向相一致,确保知识产权审判工作有序推进、质量稳步提升。

[责任编辑:闫天舒]
相关报道

·江苏无锡评出“见义勇为新市民”
·江苏无锡搭建律师参政议政平台
·无锡苏州警方联手 捣毁横跨广州江苏贩毒网络
·智能防控全时空:“无锡的车不敢偷”
·江苏无锡拦截境外呼入诈骗电话百万余个
·江苏无锡去年破获侵财案1.6万余起

·江苏无锡去年破获侵财案1.6万余起
·江苏无锡警方揭秘诈骗新手法
·江苏无锡开发区:听证会解申诉人疑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