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长安观点

西安晚报:让每一个人都感受到城市的温度

2013-02-07 14:11:24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西安晚报 

    在长沙人民西路立交桥下,住着一群流浪者。他们白天蜗居在立交桥下,晚上出来捡废品维持生计。几天前,他们被从这个“家”中“赶出”,临时睡在立交桥下停车场旁的人行道上。5日下午2点多,流浪者夏元强告诉记者,他们又要“搬家”了。临时用来睡觉的人行道被人泼了水,他们只能另寻他处。(2月6日《潇湘晨报》)

    其实这些流浪汉对“家”的要求一点都不高,他们只是想找一个可以躲避风雨和严寒的地方,比如废弃的建筑、比如纵横交错的立交桥下。可是,即便是这样一个愿望,也屡屡无法实现,他们先是被从废弃建筑物中赶出来,不得不睡到了立交桥边的人行道上,现在,人行道上又被泼了水,他们不得不再次失去了自己的“家”。

    发生在长沙街头的事情,在全国其他城市也时有发生,只不过驱赶的方式有所不同而已。有的地方在立交桥下浇筑水泥锥,有的地方在立交桥下大摆“鲜花阵”,共同的目的就是让流浪汉没有立足之地,知难而退。如果问问这些有关部门为什么要这么做,回答听上去也无不冠冕堂皇,比如为了城市的整洁卫生,为了维持环境秩序,还有的说是为了防止流浪汉冻死街头。

    城市环境的整洁、卫生和秩序,当然是我们想要的,但一定要以驱赶流浪汉的方式来获得吗?城市越来越漂亮,那么就应该让生活在城市中的每一个人都感受到城市的温暖,享受到城市发展的“福利”,“每一个人”,自然也包括这些因为各种原因而流浪街头的漂泊者。

    从某种角度说,我们理解有关部门履行职责的难处和驱赶流浪汉的良苦用心,但是流浪汉是一个世界性现象,在世界任何一个城市的街头都有流浪汉身影的现实语境下,驱赶肯定不是最好的应对办法。即便是为了帮助他们,不是也应宜疏不宜堵,应疏堵结合吗?水泥锥,鲜花阵,泼冷水,哪里看得到一点疏导的影子,帮助的影子?有的只是冷漠的驱赶,无奈的躲藏。

    街上的鞭炮声日渐密集,年的脚步越来越近,有一些人,他们将在哪里过年?(苑广阔)

[责任编辑:闫天舒]
相关报道

·多机构联合倡议做好春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
·多个救助管理机构就做好春节期间流浪乞讨人员救助联合发出倡议
·民政部部署严寒季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
·民政部积极促进社会力量参与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服务
·安徽执行流浪乞讨人员救助“首接负责制”
·民政部积极促进社会力量参与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服务

·民政部积极促进社会力量参与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服务
·民政部部署严寒季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
·曲淑辉参加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立法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