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广娟 通讯员 左海明 袁 霖
不久前,海门工业园区接连发生的盗窃案件拉低了园区社会稳定指数。在缜密分析发案重点地区、时段和高危人口分布基础上,园区中心派出所联手相关部门对出租房屋、旅店、洗浴、酒吧、网吧、废旧物品回收等行业进行清查,落实重点区域巡逻防控。通过一个多月的努力,全区盗窃案件发案率同比下降60.5%,社会稳定指数上升近三个百分点,社会治安状况明显改善,受到了辖区群众好评。
稳定工作有了“刻度表”
当前经济社会高速发展衍生出不少难题,流动人口面广量大难于管控,因交通、安全生产等意外事故导致的群体性事件难以化解……如何有效掌控地方社会稳定现状,及时化解影响和谐发展的热点难点,创新社会管理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
为此,海门市从2011年开始,在全省率先探索建立社会稳定指数评价体系,制定了《海门市社会稳定指数评价办法(试行)》,将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各类案(事)件纳入社会稳定指数综合考评,对各乡镇(园区)逐月综合排名,并纳入各乡镇(园区)党委、政府实绩考核,客观评价各乡镇(园区)社会稳定状况,掌握全市社会稳定状况的走势、存在问题及原因,由要求式被动保稳变指数式主动创稳,为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依据,使社会稳定工作有了“刻度表”、“指挥棒”,平安海门建设有了“指南针”和“试金石”。
稳定指数“黄、橙、红”三级预警
海门市选取刑事案件、治安案件、安全责任事故、群体性事件等9大类32个子项目作为评价指标,并科学考虑人口数量、经济发展等因素。每月初,由公安、信访、安监、司法行政、610办、大调解、统计等7部门负责提供全市子项目相关数据和信息,各乡镇(园区)每月社会稳定分值为从满分值100分中累计扣减发生上述9类事件、案件、事故所占分值后的最终分值。每个月根据社会稳定指数对全市社会稳定状况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有的放矢整改,实施阶段排名、按月通报、分级预警。评判和预判乡镇(园区)社会稳定状况,形成全市社会稳定指数评价报告,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
该市还将社会稳定指数评价结果纳入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考评,实行“黄”“橙”“红”三级预警通报,对稳定指数单月排名后三名的予以黄色预警,受到黄色预警的地方,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督促地方抓落实;对稳定指数连续二个月排名后三名的予以橙色预警,受到橙色预警的地方,责令其查找原因,制定措施并催促整改,年度内二次受橙色预警的地方由市委分管领导对其实施提醒谈话;对稳定指数连续三个月排名后三名或辖区发生特大案件、事件、事故的地方予以红色预警,受到红色预警的地方,督促其召开稳定形势分析会,上报具体整改措施,实施督导整改,年度内二次被红色预警的地方由市委主要领导对其实施提醒谈话,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2012年,海门市先后对21个乡镇(园区)发出黄色预警7次、橙色预警2次、红色预警1次。按照《海门市社会稳定指数评价办法》规定,年度内三次被橙色预警或两次被红色预警的,予以一票否决警示;全年月平均指数低于60点的或发生重大事件、案件、事故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予以一票否决。
群众安全满意度提高
新政实施之后,各地党委、政府维稳工作有的放矢,部门和基层单位维护社会稳定的责任感和积极性显著提高。在去年8月份通报中,某镇虽然合计指数达90.05点,但由于企业改制引起矛盾纠纷突出和群体性事件,在分类指数中,信访行为指数为5点,群体性事件指数为2点,均远低于基准指数10点。被黄色预警后,镇党委、政府认真研究对策,采取多种措施,有的放矢整改,逐步把问题苗头消除在萌芽状态,一个月后,社会稳定指数重新回到绿色状态。
该体系实施一年多来,全市社会稳定状况持续好转,2012年全市“八类”案件、矛盾纠纷总量较上年分别下降16.1%、7.3%,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较上年提升4.85%,全市未发生一起重大案件、事件和重大安全生产事故,有力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