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年底,都是社区干部张妙兰一年中最为忙碌的时候,众多讨薪纠纷都会找到她。不过相比前几年,张妙兰如今显得更游刃有余了:自从兼任社区法官助理后,学会让法律说话的她,接手的案子调解成功率逐年提高。
近日,东莞市第一法院正式被授予“全国优秀法院”,成为全省获得此荣誉的3个基层法院之一。在这其中,东莞第一法院在全国范围首创的社区法官助理机制,为该院最终在全国众多基层法院中脱颖而出挣得不少选票。
今年,东莞将向全市推广这一基层司法创新机制。东莞第一法院院长陈斯表示,随着机制的日渐完善,社区法官助理将成为服务于家庭、工厂等社会细胞的法治微力量。
村官调解让纠纷止于法庭之外
张妙兰所在的石龙镇西湖社区,属于典型的工业聚集社区。社区内拥有众多工厂,大量外来人口聚集到此务工,如此一来,社区发生的法律纠纷便集中在欠薪、讨薪等劳资纠纷上。
张妙兰桌面上的社区法官助理工作记录簿,详细记录着每一宗劳资纠纷的处理过程。
“去年全年我共参与处理54宗案件,最后成功调解的就有46宗。”刚刚20出头的张妙兰,成为社区法官助理之前,她对法律也并不熟悉,前往处理劳资纠纷时往往难以快速让讨薪者和欠薪者树立起对她的信心,事无大小时不时就要闹上法庭方能解决。
在石龙法庭跟庭培训3个月后,张妙兰顺利拿到法官助理的聘书。她发现,多了这一重身份后,做起工作来不仅更有底气,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找到她,有的是找她作法律咨询,也有的仅仅前来和她掏心窝,不再仅仅止于纠纷发生时。
与张妙兰相比,石龙镇兴龙社区村官叶生湖平日里遇到的纠纷更为琐碎,大多是些邻里之间鸡毛蒜皮的小事。
自从当上社区法官助理后,叶生湖遇有投诉,都会前往现场调解,做好记录,并将案件情况及时反馈至社区法官处,在社区法官的指导下开展调解。过去一年,叶生湖参与调解的数十宗纠纷大都得到圆满解决。
“我们熟悉社区里面的大小事务和具体情况,法官有专业的法律知识,两种优势互补、通力合作使得很多纠纷在法庭之外就得到调解。”在叶生湖看来,村官提前介入调解案件有独特的优势。而让纠纷在进入法院之前解决,正是东莞第一法院全国率先推出社区法官助理制度的初衷。
石龙法庭是东莞第一法院社区最早设置的法官助理机制试点法庭。石龙法庭庭长邓爱君曾在2012年6月份做过数据统计发现,仅2012年1月至5月间,石龙法庭的收案数量较上年同期下降了8.3%。
案多人少的倒逼之举
“社区法官助理制度其实是社区法官制度的延伸。”东莞第一法院研究室主任李红辉介绍说,2009年3月,东莞市第一人民法院在全国首创“社区法官”制度,由法庭在其辖区内的社区(村或居委会)设立法官工作室,指定法官担任“社区法官”。
该制度旨在将司法工作的关口前移,将法庭的司法职能延伸到基层社区,快速高效化解矛盾。《法制日报》曾刊登《社区法官是“马锡五”审判方式的继承和发扬》一文,高度肯定东莞“社区法官”制度的积极探索。
“我们的法官人均年办案量达400多件,法官对法庭的案件尚难及时处理,再长期跑到基层不现实。”东莞市第一人民法院院长陈斯表示,出于此种考虑,2010年4月,东莞市第一人民法院开始着手推动“社区法官”制度向“社区法官助理”机制的转变和纵深发展,选取村(居)调解干部或后备干部到法院学习培训,直接协助法官参与案件调处,经培训合格后授予“社区法官助理”聘书,正式上岗。
2010年12月初,张妙兰、叶生湖等村官成为东莞第一法院首批社区法官助理之一。
案多人少倒逼出来的这一基层司法创新机制效果立竿见影。据东莞市中级人民法院统计,仅2012年,东莞法院系统以道滘、石龙两镇为试点,完善“社区法官助理”制度,推进“法官工作室”建设,全年以调撤方式结案29647件,调撤率达51.92%;参与诉前联调案件8863件,达成调解协议8814件,司法确认7823件。
2013年,发端于东莞第一法院的社区法官助理机制将在东莞全市铺开,按照建设“平安东莞”的行动计划安排,东莞今年底将实现社区法官助理100%全覆盖,与此同时,社区法官助理机制也已被广东高院列入向全省法院系统推广的工作重点。
配套机制即将完善
从2010年探索建立至今,社区法官助理机制在东莞法院系统实施已有2年时间。尽管赢得不少掌声与认可,可该机制在运行过程中也曾出现一些不同的声音。
在2013年初举办的一场关于司法创新研讨会上,有与会者认为,法律纠纷有其严格的专业性要求,不应该过多交给非专业的人员进行处理,法官作为司法核心力量,不应该分心在一些婆婆妈妈的邻里纠纷上,而是要集中精力办好大案要案。
对此,陈斯并不认同。陈斯认为,无论是社区法官还是社区法官助理的设立,都是司法力量下沉基层的重要体现,类似的司法下沉可以将很多纠纷止于萌芽阶段,大大降低司法处理成本。在他看来,随着机制的日趋完善,社区法官助理将成为服务家庭、企业等社会细胞的法治微力量,有效地推进法治社会的建设进程。
据介绍,社区法官助理的身份确认、专业水平和职业荣誉感是这一基层司法创新机制目前亟待解决的新命题。
在石龙等部分镇街,当地法庭已与当地政府进行沟通研究,计划以办案补贴的方式给予社区法官助理一定的工作酬劳。
东莞市中级人民法院新闻发言人陈东超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明确表示,在今年向全市铺开社区法官助理机制的同时,东莞两级法院正在研究出台具体的考核激励机制,逐渐完善社区法官助理的配套机制,使这一机制更好地服务基层社会管理。
·陕西:“一村一法官”与群众越来越近陕西省近30000个村、近2000个社区已普遍设立法官工作室
·润州法院社区开讲座 法官教老人如何防骗
·法官进社区需处理好的问题
·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法律专家诊室”进社区 社区法官服务百姓
·厦门湖里:社区法官是居民的贴心人
·内蒙古法官进社区指导人民调解员 普法促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