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警来信
我是基层公安机关的一名民警,从小好胜心强,从不服输。开始工作那几年,我工作非常努力,比同事们付出的多很多,但我情愿这样做,因为我要比别人强。我的付出确实也得到了回报,我获得了两次嘉奖,领导的口头表扬不计其数。我成了同事们学习的榜样,我也一直很满足。可最近这两年,单位来了几名大学毕业生,正赶上单位提倡网上办公,我确实不如他们,有时心里很失落,尤其是当他们受到表扬或奖励时,我心里就更不舒服。平时一提起这些年轻人,我就气不打一处来,甚至老想说他们的坏话。最近,和我一起参加工作的一名同事竞争上岗当上了派出所副所长,我感到在同事中失去了面子,抬不起头,好几天没睡好觉,和同事在一起时,就不由自主地说他的坏话。以前我的人际关系还不错,现在他们与我也疏远了。我现在感觉很不自在,工作也受到影响,不知道自己是怎么了?怎样才能恢复原来的状态?请专家指点。
■专家解答
嫉妒心理的根源在于自卑心理
你说你从小好强,不服输,而且肯付出,这是非常好的事情。但你在别人获得荣誉或晋升时,不是为别人高兴,而是心里不舒服,甚至影响生活和工作,说别人的坏话,这就不好了,这些都是嫉妒心理的表现。
嫉妒心理是人类非常普遍的情绪体验,它是个人不顾客观现实而主观地认为某种利益应该归我占有,当这种占有意识在客观上或潜意识里受到威胁时所产生的情绪感受。通常,嫉妒有3种表现形式:第一种嫉妒是深藏于人的内心深处,不易被别人和自己察觉,嫉妒的程度较低,多数人的嫉妒都属于这种情况;第二种嫉妒是程度比较深的,不再藏于内心深处,而是不自觉地在言谈举止中表露出来,比如从侧面用言语诋毁和攻击嫉妒对象,说其坏话等;第三种则是嫉妒程度最为严重的,嫉妒者甚至会丧失理智,直接去正面攻击嫉妒的对象,置嫉妒对象于死地而后快,甚至会去伤人害命。
在社会竞争日益明显的今天,人们或多或少都会产生嫉妒心理,嫉妒也并不都是坏事。因为人总有一种要求成功的愿望,有一种超过别人的冲动。这也是社会所希望的。嫉妒源于人类的竞争,其本身具有一定的生物学意义,或起积极作用,或起消极作用,这要视其指向和表现方式是否有益于自身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适度的嫉妒可以成为我们上进的动力。但如果嫉妒过度或处理不当,就会影响自己的心理健康,影响人际关系和工作。
嫉妒其实是一种心态不平衡的表现。有嫉妒心的人,也往往自高自大,看不起别人,而当别人取得一些成绩时,其心理便失去平衡,总会千方百计地制造麻烦或阻碍,当别人降到和他一样或比他差时,才消除妒忌。当你在同事面前领先时,你很自豪;当你获得荣誉时,你认为这是你个人努力的结果,成绩就应该是你的,此时你并没有注意到别人的努力;而当别人被表彰或提拔时,你潜意识里的利益被别人占有了,你的心理平衡就被打破了,心里就感觉难受,甚至吃不好睡不好。为了达到新的心理平衡,你甚至会说别人的坏话,打击别人。
嫉妒心理的根源在于自卑心理。如果发现别人比自己强,就加倍努力,赶上或超过别人,自然就不会不舒服了。自己明知道和别人有差距,可又无能为力,这时就容易产生嫉妒心理。别人越好,嫉妒者感觉越难受。最常见的心态是:“我不行,你也别想行。”有了这样的心态,其言行自然就会染上类似的色彩,使他人和自己都受到伤害。
■专家支招
做到心胸开阔,加强自我修养
嫉妒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确实需要调整,只要你不懈努力,还是可以改变的。建议你做如下尝试:
1、改变你对他人成绩的认识。成绩和进步是每个人都希望的,之所以会产生嫉妒心理,往往是因为我们对别人成绩的看法有误区。往往会认为别人取得了成绩,就是对自己的否定和威胁,使自己丢了面子。自己有成绩才是理所当然。其实,任何人取得成绩,都不仅仅是个人努力的结果,只有得到领导和同事的支持和帮助,才能获得成功。因此,任何人的荣誉都不只属于个人,都离不开大家的帮助。别人取得成绩,我们应该与他分享,而不应该嫉妒。
2、换个角度看嫉妒。有了嫉妒的心态,只要对自己看问题的角度做个调整,便会有另一番感受。换个角度看嫉妒,你会发现对别人的嫉妒没有任何必要,而且损人不利己。对别人的嫉妒实际上也是对自己的折磨。看到别人晋升,你睡不好觉;看到别人生活比你好,你会来气,其结果只能是让别人讨厌,让自己痛苦。与其看不惯别人的成绩而心中生嫉,还不如多发现别人的优点,虚心向别人学习。
3、开阔心胸,驱除嫉妒。一个心胸开阔的人,是不会嫉妒别人的。要做到心胸开阔,就要不断加强自我修养,多向身边心胸开阔的人学习。要在心里不断地告诫自己,不要学小心眼。要想知道什么方法克服嫉妒最有效,请记住这句话:“只要你不去计较,便立见成效”。生活和工作中凡是碰到对别人心生不满时,想想这句话,便会轻松很多。嫉妒心理一旦产生,就要立刻将其遏制在萌芽之中。这就要求我们要进行自我约束,立刻提醒自己:“想开些!”“心底无私天地宽!”除此之外,让自己的生活充实起来,不要总沉浸在对别人成绩的妒忌中,要积极行动起来,将自己的注意力快速转移到其他活动中,就没有时间去嫉妒别人了。长期坚持,嫉妒心理就会得到改变。
4、不盲目攀比。嫉妒心理较多地产生于周围熟悉的、年龄相仿的或生活背景差不多的人之间。每个人都有所长,也有所短。不要总用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去比。否则,就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当你在某方面赶不上别人时就容易出现嫉妒心理。因此,任何时候都要乐观,正确地看待自己和他人,多宽容和理解别人,多发现自己值得骄傲和快乐的事情,不盲目攀比,也会减少嫉妒心理的出现。
5、升华。当我们发现生活中有人比我们做得好,比自己强的时候,不去考虑别人是否超过了自己或是对别人心生不满,而是从别人的成绩中找出自己与别人的差距所在,从而振奋精神,向别人学习,不断取得新进步。
·交警“戴口罩”可能会加剧市民的恐慌心理
·透视“中国式”交通尴尬 汽车不文明行为背后是心理病
·汽车不文明行为背后是心理病
·重庆合川心理服务技能疏解压力打开民警心锁
·陕西眉县看守所:心理辅导可“点将”
·将心理辅导运用于信访工作中
·将心理辅导运用于信访工作中
·全知视角下的脸谱化 ——中国传统公案剧与今日的涉诉舆论心理
·检委会科学决策需摒弃负面心理
·吉林边防开展心理健康服务
·广州荔湾友善社服中心:心理矫正始于聆听
·乌鲁木齐市公安局开展心理健康巡回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