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政法版> 社论评论

专家观点:让交警戴口罩是基本人权

2013-02-04 15:41:15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人民公安报 

    可以考虑将交警的口罩纳入警务保障范畴,进行统一设计、统一规范、统一使用。减少雾霾等污染给民警带来的危害,不能单纯靠一个口罩来解决,还应提高交通管理的科技化水平,逐步减少路面屯警的规模;科学安排警力,减少交警个体室外作业的时间。对一线民警,还应构建健康状况预警系统。

    近来,我国多地被雾霾天气笼罩,市民纷纷戴上口罩出行。但对于在路面执勤的交警而言,却连口罩也不能戴,只能充当“马路吸尘器”,这实在有些过分。以往的研究表明,由于交警长期受机动车尾气、粉尘、噪声等污染的危害,其健康往往严重受损,平均寿命在各个警种中是最低的。

    有人反对交警戴口罩,理由之一是 《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内务条令》《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着装管理规定》《交通警察道路执勤执法工作规范》等规章中,均无民警工作时间可以佩戴口罩的规定。这种理由是不能成立的。因为,上述3个规章仅是对执勤民警的着装、仪容、举止及应当配备的装备等作出硬性要求,但并未禁止路面执勤交警戴口罩。

    相反,上述规章还要求“交通警察在道路上执勤执法时应当严格执行安全防护规定,注意自身安全”,“上路执勤执法前应当明确执勤执法的任务、方法、要求和自身安全防护措施,检查安全防护装备”。可见,强化执勤民警的安全防护,是上述规章的一贯精神。而防止雾霾等严重污染损害民警健康,亦应理解为其中之一。

    还有一种理由,认为戴口罩上岗会影响警察执勤形象,加重公众对空气质量的担心、影响城市形象。这也是没有必要的担心。因为,民警执勤时着什么装,归根结底是由当地的气候和执法环境决定的。公安机关虽有统一标准,但亦应允许因地制宜、有所差异。例如,北方天气寒冷,交警就必须穿棉衣、戴棉帽、戴棉手套,与南方交警相比就显得臃肿一些。但总不能为了执法形象而让民警受冻吧?况且,执法形象难道比民警的生命健康更重要吗?

    说会 “加重公众对空气质量的担心、影响城市形象”,更是杞人忧天、自欺欺人。李克强副总理明确要求PM2.5数值要公开透明、及时向公众发布,并且说“不公开是自欺欺人”。因此,无论交警戴不戴口罩,公众对空气污染情况是心知肚明的。况且,在雾霾来临时,一个城市往往有数十万、数百万的市民戴上了口罩,为数不多的交警戴个口罩,怎么就影响城市形象了?真正影响城市形象的是雾霾,而不是口罩!

    小小的口罩,却成了执法部门难以跨越的一道坎,甚至演变成一个需要讨论的公共话题。这说明一些人仍然缺乏起码的健康意识,忽视一线民警的正当合法权益。

    民警也是普通人,同样是血肉之躯,不是执法机器,同样享有基本人权。这些权利并不因为其执法身份而被任意克减,相反,在不影响其执法职能的前提下,其一切合法权益均应得到充分保障。长期以来,我们总是强调“从优待警”,而做到这一点,前提是先把民警看成普通人,让其享受到基本的人权保障。

    在泰国,为防止汽车尾气等污染,警察历来被允许戴口罩执勤。当雾霾来临时,允许交警戴口罩,就如同允许消防员救火时穿防火服、允许医护人员在医院穿防护服一样,都是正常的工作需要。当然,考虑到实用、美观和方便的要求,可以考虑将交警的口罩纳入警务保障范畴,进行统一设计、统一规范、统一使用。

    当然,即使有了口罩,也不必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戴着执勤。例如,可以规定,当PM2.5指数显示空气质量达到中度以上污染时,在室外工作的交警可以佩戴口罩。此情况下,相关部门往往会发布健康提醒,建议避免或减少户外活动,并建议在室外工作的人佩戴口罩。另外,在需要口语表达和吹警哨的时候,可要求摘掉口罩,以免妨碍执勤效果。

    需要强调的是,减少雾霾等污染给民警带来的危害,不能单纯靠一个口罩来解决。还应提高交通管理的科技化、智能化水平,逐步减少路面屯警的规模和数量。同时,应科学安排警力,采取缩短上岗时间、轮换上岗等方法,减少交警个体室外作业的时间。对一线民警,还应构建健康状况预警系统,针对常见的职业病,做好预防和及时治疗。(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毛立新)

[责任编辑:季上平]
相关报道

·北京一线交警已配发口罩
·公安部发文:允许交警戴口罩
·雾霾天 网友呼吁交警佩戴口罩
·人民公安报:感受“口罩”热议中的暖风
·济南试行交警雾霾天戴口罩上岗执勤
·雾霾天气持续 济南交警试行戴口罩上岗

·雾霾天气持续 济南交警试行戴口罩上岗
·北京:交警能否戴口罩还须等上级指示
·交警“戴口罩”可能会加剧市民的恐慌心理
·北京官方回应交警能否戴口罩 称须等上级指示
·交警上路执勤能否戴口罩引热议
·雾・罩 如何选口罩戴口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