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在线访谈

河北廊坊:创新管理紧扣调解主旋律

2013-02-03 16:35:07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人民法院报 

    访谈对象:河北省廊坊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 王越飞

    综治周刊:在以调解为主要内容的“廊坊经验”基础上,你们不懈追求创新调解模式,是基于一种什么考虑?

    王越飞:廊坊是一座朝气蓬勃的新兴城市,素有“京津走廊上的明珠”之美誉。廊坊中院下辖11个县(市、区)法院,有7个法院辖区与北京接壤,最近的基层人民法庭距离天安门不足30公里。

    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是廊坊人奋发图强的辛勤积淀,给廊坊带来了无限发展生机和永不枯竭的勃勃动力,亦使植根于这片沃土之上的审判事业之花显得格外芬芳!

    同时,确保首都东大门和谐稳定的职责,也给予我们很大压力。只要把案件调解解决了,就会使双方当事人胜败皆服,也才能确保社会的和谐稳定。

    创新理念、创新机制、创新方法,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对司法工作的新期待,不仅能够提升审判质量,力求案结事了,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减少社会不和谐因素,也是我们创新调解模式矢志不渝坚持的奋斗目标。

    综治周刊:近些年来,你们在探索调解新模式上做了哪些工作?

    王越飞:近几年来我们在理论上进行创新思考的同时,深入基层、深入法庭及社会各界进行了广泛走访、座谈,经过反复调研、探索、论证,通过机制创新,深化发展廊坊经验的思路应运而生,将廊坊经验总结、概括为“十大机制建设”。这十大机制是:案件分流机制、指导民调机制、特邀调解机制、巡回调解机制、志愿调解机制、调判结合回访工作机制、购买调解服务机制、司法确认机制、司法联席会议机制、调解工作考核机制。目前,廊坊两级法院正按照这一总体思路深入实践,并已结出了香甜的硕果。

    综治周刊:你认为调解创新模式的动力来源于哪里?

    王越飞:廊坊两级法院努力通过提高法官及工作人员的理论素养和政治修养,提升法官对调解新模式的新认识,为不断创新调解模式提供了不竭动力。特别是我们邀请全国的知名法学专家前来授课,先后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来给法官讲课,让法官开阔眼界,我们今年要举办20场这样大型的“专家系列”讲座来提升全市法官的素养。通过实行内生外控司法管理模式,促使法官素质不断提升。

    综治周刊:志愿调解机制在“廊坊经验”中发挥了哪些作用?

    王越飞:在创新调解模式的过程中,廊坊中院在志愿调解机制上进行了深入探索,丰富和完善了廊坊经验内涵。志愿调解采取两种形式:一是在两级法院设调解志愿库,选拔法律人才和熟悉特定知识的专业技术人才加入法院志愿库。法官在调解案件时,根据需要安排志愿人员参与调解。现已有志愿调解员5600余人。二是成立调解志愿者协会。其职责是受法院的委托和邀请协助调解诉讼案件,或接受当事人的请求调解非诉纠纷。廊坊各基层法院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成立了不同行业的志愿调解协会,如文安法院依托机床交易、塑料、电线电缆、钢铁、胶合板五大区域行业群,组建了5个行业调解协会,会员总计达300余人。一个个志愿调解协会让“廊坊经验”这一东方之花再绽异彩。

    综治周刊:今后你们在创新调解模式上有什么打算?

    王越飞:“廊坊经验”的深化和发展,必须着眼于世界,着眼于未来,瞄准法学和社会学的前沿问题,融入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体系中,不断探索新形势下破解社会矛盾难题。为此,我们专门制定了《深化和发展“廊坊经验”五年规划》,提出了未来发展目标和发展重点。要牢固确定一个理念:以人为本,和谐司法;一个原则:调解优先,调判结合;一种精神:爱岗敬业,司法为民;一种作风:深入基层,依靠群众;一套机制:深化十大机制,多元并举。逐步实现司法专业化与司法社会化的适度结合,体现中国司法的人民性和民主性,切实建立起以法院为主导,以审判员、陪审员、人民调解员、特邀调解员和调解志愿者为主体,以有效利用法院外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和不断完善法院内部多元化解决机制为模式的调解工作开放体系,以此持久保持诉讼少、上诉少、信访申诉少和调解率较高的良好局面,逐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真正使“廊坊经验”这一法治现象在促进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雷 言 高占国)

[责任编辑:闫天舒]
相关报道

·让人民调解队伍强壮有力
·河北邢台:“三心”调解促和谐
·福建仙游法院:夜间法庭调解忙
·政务热线促调解 冤家对头释前嫌
·吉林辉南县抚民司法所开展培训增强人民调解员业务能力
·福建召开检察长会议强调 执法中落实调解优先原则

·福建召开检察长会议强调 执法中落实调解优先原则
·[视频]新疆司法系统调解矛盾成功率达98.5%
·调解监督可采用多种形式
·常州举行《人民调解36法》首发式
·湖北人民调解员去年化解27万余件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