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好伊乡“和谐经”
大厂回族自治县法院根据少数民族地区矛盾纠纷形成的特点,于2011年10月创建“和美伊乡特色调解工作制度”,有效整合了社会资源,形成了全覆盖人民调解维稳网络,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和美伊乡特色调解”主要是针对当事人一方为回族群众的案件。
回族的亲族血缘关系错综复杂,正如回族民谚所说“回回亲,亲套亲,砸断骨头连着筋”,在实际生活中,家庭生活和宗教生活融在一起,家庭成员的矛盾纠纷就会成为整个家族关心的问题,一旦处理不好,就会引发一个家族的矛盾。
90后的小夫妻小张与小李,由于年龄小、结婚时间短,两人经常因为琐事发生争吵,而且使两个亲家的关系也很紧张。
2011年底,两人到法院要求离婚。庭前调解时,不仅双方争吵不休,而且两人家长也大吵起来,谁都不肯退让,互相指责,甚至还要大打出手,扬言要使对方身败名裂,使调解工作陷入僵局。
鉴于此种情形,考虑到双方都是回族群众,还是相邻两个村庄的,一旦轻易下判,不仅会使两家矛盾更加激化,而且会引来一连串隐患。
承办案件的王法官便请来“和美伊乡”特邀调解员王淑伶,协助法官共同做双方当事人的工作。
由于亲套亲的关系,王淑伶,村里人称她“二婶儿”,与原、被告都有亲戚关系,并且在村里面辈分较高,几句话就说通了双方家长,让他们不要过多参与孩子们的生活。
之后,又以长辈的身份,苦口婆心,情理交融地与张某、李某交谈了近三个小时,使双方认识到了自身的错误和家庭和谐的重要性,使小夫妻又重归于好。
不仅如此,大厂法院还将此做法移植到执行工作中,执行法官邀请“和美伊乡”特邀调解员积极参与执行和解,通过相互配合,积极促成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不仅有效减少了执行工作阻力,而且有效杜绝了执行信访问题的发生,案件执结率、执行标的到位率、实际执行率显著提升,两年来无新发执行信访案件。
申请执行人海某、哈某夫妇二人年近八旬,居住于大厂县回族群众聚集区,因家庭矛盾与其子海某某积怨多年,儿子对老人不理不睬,10多年没登过父母门,也未尽赡养义务。
老人无奈之下将儿子、儿媳告上法庭要求履行赡养义务,法院依法判决后,为实际取得赡养费,老人互相搀扶着来到大厂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因被执行人经营长途货运,常年在外地奔波,执行干警多次寻找被执行人未果。
经相关人提供线索,被申请人海某某近期在家,执行干警便立即与“和美伊乡”特邀调解员马某取得电话联系,讲明案情,请其帮助协调此案。
调解过程中,执行干警与马某共同来到海某某家中做其工作,但海某某态度蛮横,一边诉说老人的种种不是,一边举起双手向执行法官耍赖,说:“你们拘留我吧,反正要钱没有,要命有一条。”
马某见此情形,认为强制执行对彻底解决纠纷没有好处,便想到要从根源上化解父子矛盾,让被申请人自觉自愿、真心实意地履行赡养义务,进而更好地维系亲情,促进家庭和睦。
于是开始做被申请人的思想工作:“我们都是‘朵斯提儿’,从小礼拜,《古兰经》就要求我们应孝敬双亲,对父母有意见可以说出来,但不能不养呀……”
就这样,经过一上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情法结合,海某某终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表示痛改前非,并在马某的陪同下,来到父母住处,深情地叫了一声爸妈,当场将赡养费交到父母手中。
至此,一起积怨颇深的赡养纠纷案得以圆满执结。
·河北廊坊中院贯彻落实全国政法工作会议精神
·河北廊坊投入2亿多元 改建危房1.49万间
·河北廊坊专家系列讲座法官听得过瘾
·廊坊中院召开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专题党组扩大会
·河北廊坊市实现全部孤儿集中供养
·河北廊坊消防全面加强冬季火灾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