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公信力被写入十八大报告,对法院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八项规定和六项措施,给人民法院指明了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务实求真奋进的道路。2012年年初,四川法院提出了“打造一流队伍,争创一流业绩”工作目标。一年来,将审判质效作为突破口,以公正、高效的裁判彰显法律权威,提升百姓对审判工作的信任度;加大便民利民惠民力度,创新发展各项便民举措,满足人民群众对司法工作的新需求;改进工作作风,实现审判作风与审判质效的良性互动,取得社会公众对法院的认同,以实际行动铸就了四川法院公信品牌。
“司法公信与具体案件的关系,就好比品牌与产品。司法公信力,就是老百姓对司法产品、对我们办的案子的满意度。司法公信力的提升需要一个个具体案件的公正审判来积累。”2012年11月20日,在传达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党组中心学习会议上,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王海萍如是说。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四川法院争创“两个一流”,提升司法公信力的工作正是从小处着手,从基础着手,步步推进,层层落实。
一场审判质效竞赛
26个新指标,开启了四川法院以审判质效为重点,争创一流业绩的工作局面。
2012年3月5日,四川高院启用新的质效评估体系。该体系把服判息诉率、信访投诉率、调撤率、执行标的到位率、审限内结案率等直接反映群众对司法裁判认可度和满意度的指标设定为核心指标,并配套评估软件及高性能服务群组,自动、实时、动态反映全省法院的质效态势,进行降序排列。
争创“两个一流”是一项系统性工作,要以对基础性问题的突破带动法院工作整体发展。2012年年初起,四川高院党组将案件质效作为“基础工程”来抓,先后出台系列有关案件质效评估、评查文件,大力开展“转变审判作风、提升审判质效”专项活动,定措施、抓落实、促发展。
全省法院大力开展庭审和裁判文书“两评查”活动,针对庭审礼仪、庭审技能、裁判文书制作等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督促整改,建立问题案件通报讲评和责任追究制度,推动案件质量整体提升。
全省法院以信息化为支撑,大力推行案件同步上网。开发上诉和申请再审系统,实现上下级法院间电子卷宗的网络传输,极大地缩短了调卷时间。修改完善案件上网工作规定,促使网上办案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提升办案效率。
“上下一条线”的质效管理新格局渐渐形成。加强沟通,上下联动,推进法律适用尺度统一,把每一件案子都办成精品,实现审判质效整体推进,共同提高。
2012年,全省法院审结各类案件68.53万件,直接反映人民群众对司法产品、对法院工作满意度的一审服判息诉率达93.46%,比五年前提升1.99个百分点,这意味着四川法院又多化解了1万多件棘手的矛盾纠纷;结案率为95.97%,比五年前上升8.45个百分点;信访投诉率为0.87%,比五年前下降9.04个百分点,审判质效进入全国前列。
·毛超峰:让群众在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司法公信
·提高司法公信 保障和改善民生 维护和谐稳定湖南高院公布2012年九项提高司法公信举措实施情况
·筑牢司法公信之基潍坊中院加强服判息诉工作纪实
·吉林要求大力加强执法司法公信建设
·大力提升司法公信勇当“争创一流”排头兵
·人民法院报:坚持不懈地加强司法公信建设
·人民法院报:坚持不懈地加强司法公信建设
·成功应对“诉讼爆炸”不断提升司法公信浙江省高院昨在京发布司法机制改革成果
·四川法院着力建设司法公信成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