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综治版> 特殊人群

福建邵武精神病人社会救治工作样本观察

2013-02-03 10:00:02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法制日报 

    邵武:精神病人肇事肇祸刑事零发案    

    从2010年至今,福建省邵武市两家定点医疗机构共收治需要强制治疗的精神病人417人,排除多起隐患,没有发生一起重性精神病患者导致的命案或安全事故。这是记者在近日召开的福建省政法工作会议上获悉的。

    “邵武能将精神病人肇事肇祸引发的刑事案件降为零,主要得益于政府把收治管控肇事肇祸精神病人作为加强社会管理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针对不同情况的重性精神病人进行分类保障。”邵武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周邵福介绍说,自2007年以来,邵武市对精神病患者尤其是易肇事肇祸精神病患者实行集中强制救治,2010年该市被省综治委确定为全省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县(市)后,市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以“一号文件”的形式制定了《邵武市加强肇事肇祸重性精神病人强制治疗实施意见》,落实专项经费,落实治疗保障,整个救治管理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谐。

    据统计,地处闽赣边界的邵武市有常住人口30余万,其中不同程度的精神病患者5000人,在医院救治患者日均保持在150人左右,“三无”精神病患者流浪在乡、村、街头、巷尾状况长期存在。有资料表明,2005年1月至2009年5月之间,邵武市公安局记录在册精神病患者行凶杀人案件共有8起,造成4名群众死亡,多名群众受伤。但自2010年以来,该市已连续3年没有发生一起重性精神病人致人伤亡事件,政府有效破解了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收管难的问题。

    重性精神病人分类保障

    精神病患者是一个痛苦和不幸的群体,不仅其本人要承受疾病的折磨,同时也严重影响其家庭成员的生活和社会的安宁。

    “病能有医,疯能有控,家能有安。这是我们最原始的想法。”邵武市委政法委副书记李泽俊告诉记者,邵武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的救治管理,专门成立了由市政府办、综治办、公安局、卫生局、民政局、人社局、残疾人联合会等职能部门领导为成员的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救治管理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依托在市公安局,市公安局同时专门成立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排查领导小组,为工作开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机构成立了,经费哪里来?这是救治管理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最需解决的问题。据介绍,目前邵武精神病医院收治一名重性精神病人的平均治疗费用每月需1800元(其中药物费用1000元/月,床位费及各项护理费用每月800元),生活费用大约每月300元,合计每月支出2100元。

    “收治管控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的经费,要多方面想办法解决,不足部分财政再困难也要拿。”在一次专题会议上,邵武市主要领导拍板。

    药物治疗配合心理疏导

    在邵武市精神病防治院的档案柜里,记者发现所有乡镇全部都建有重症精神病人信息档案,并附有一随访服务记录表。

    “随访是我们一项很重要的工作,有些病人在医院治疗后,情况有些好转,可以出院回家,但还需及时服药,并注意观察其变化,如果一旦病情加重,必须再回到医院来。”邵武市精神病院院长陈洪仁说。

    据陈洪仁介绍,对精神病患者,除了药物治疗,更重要的是心理疏导。特别是有暴力倾向的病人,必须首先消除对方的攻击性,这就需要医护人员千方百计让他保持快乐的心理,及时进行心理疏导。

    正在谈话间,刚出院不久的精神病患者郑小盛(化名)来到陈洪仁办公室向其报告自己的状况。

    记者观察了一下,除了话比较多外,郑小盛似乎与常人无异。

    “我现在不会再惹事了,就是偶尔会有幻听的感觉,这样还需不需要再吃药?”郑小盛问。

    “药还要继续吃,平时可以多听一些轻音乐,舒缓一下心情。另外,还要听主治医生的话。”陈洪仁说。

    这时,陪儿子一起来医院的郑小盛的父亲得知记者正在采访精神病人救治管理工作时,对记者跷着大拇指说:“我们邵武这项工作做得确实好,帮我们这些精神病家庭解决了一个大难题。有政府管,我们一百个放心。”

    郑小盛的父亲告诉记者,以前郑小盛犯病时经常打砸家里的东西,甚至还会殴打家人。由于家里穷,他只送郑小盛上过一次医院,因为付不起昂贵的治疗费,还没治好他就把儿子接回家了。现在,邵武市政府出资强制治疗精神病人,儿子的病情得到控制,现在可以在工厂里打工,自己生活自理,家庭生活也得到了恢复。

    类似郑小盛的例子并不鲜见。陈洪仁说,其实很多精神病患者都可以用药物控制,由政府出资救治管理精神病人,可以确保病人不会因为出院而中断治疗、中断救助,重新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因素。相反,治疗得当后,很多精神病人都可以重新融入社会,过上正常的生活。

    随后,邵武市针对不同情况的重性精神病人进行分类保障。对有监护人、不享受城乡低保但已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重性精神病人,医保大约可报销90%,剩余部分由监护人承担。

    对无监护人、享受城乡低保的重性精神病人,卫生部门在保证基本治疗的前提下,其医疗和生活费用按每人每月1080元包干。其中医保中心从基本医疗保险费中支付630元/人/月,民政部门从低保医疗救助基金中支付250元/人/月,该病人所在乡镇(街道)支付200元/人/月。

    对“三无”人员及流浪、乞讨重性精神病人。卫生部门保证最低救治,医疗和生活费用按照每人每月700元包干。其中,民政部门从低保医疗救助基金中列支500元/人/月,市财政支付200元/人/月。

    让精神病人有尊严地活着

    手持凶器,砍向家人和邻居,造成人命死伤……这样的惨剧时有发生,也许时间、地点、人物、情节略有不同,但类似的惨剧有一个共同点——制造者都是精神病患者,也就是俗称的“武疯子”。

    邵武市公安局记录在案的“武疯子”伤人案触目惊心:2009年的一天晚上,精神病患者邱某凤用菜刀将5岁的儿子砍死,其丈夫被砍成重伤。

    拿口镇一名精神病人蓝某不发病时人很清醒,但发病时六亲不认,竟将邻居的小孩用石头砸死。

    通泰街道精神病人黄某经常在马路边向过往车辆扔石头,差点造成车毁人亡的惨剧。

    ……

    “在一些偏远农村地区,有些精神病患者的家属因为不堪其扰,加上担负不起昂贵的治疗费用,许多重症精神病人只能被关在家中,甚至用铁链拴住。”周邵福举例说,像昭阳街道就有一户人家,由于患精神病的儿子经常行凶伤人,无奈之下只好将其用铁链拴住,吃喝拉撒全在一个不足5平方米的小屋。

    “精神病人也是人,他们也应该有尊严地活着。”周邵福说,2010年,邵武市专门部署了一场针对“武疯子”的“解锁行动”,由综治部门牵头,组织派出所、民政办、社会保障所、残联办、卫生院、村(居)干部等职能部门在全市范围内开始排查精神病患者,并严格做到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人,确保排查面达到100%。

    据统计,目前邵武全市范围内排查出的精神病人有566人,这些精神病人由所在辖区的乡镇(街道)专门负责送至定点治疗的医院进行鉴定,并建立档案。对鉴定为重性肇事肇祸、轻微滋事、潜在暴力倾向等三类精神病患者,送定点医院进行强制性治疗。

    样本的后面是缺人缺钱

    ■ 记者手记

    “每个精神病患者家庭都有一部血泪史”。这是记者在邵武采访时听到最多的一句话。

    这些年,邵武市逐步探索出通过残联、家庭、新农合和财政补助统筹解决费用的方式,对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进行救治管理的“邵武经验”,对其他地区应有借鉴意义。但从目前看,依然还存在不少问题亟待解决。

    比如,救助力量严重不足,已成为困扰救治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的“瓶颈”之一。邵武市共有精神病专业医院两家,床位120张,医生8名,远远满足不了实际需要。

    更令人吃惊的是,邵武精神病防治院的医生竟然没有一个是正规医学院精神科毕业的,只是经过进修培训就上岗。目前,这些医生也没办法注册成为精神科医生,按照有关法律规定,他们实际上还是“违法行医”。

    此外,虽然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救治管理有专项经费,但从目前的物价来看,原有的经费不足以满足病人的治疗。面对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经济条件好的家庭不愿出钱治疗,家庭困难的出不起,精神病人所在村居负担不了,相关职能部门又无此项开支,而由医院垫资治疗,医院的经济压力很大,最后导致对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的救治管理工作难以开展。

    种种困难表明,对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的救治依然任重道远。令人欣喜的是,2012年10月26日,我国正式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从立法层面解决了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救治难的问题。今后,救助精神病人尤其是及时收治有暴力倾向的“武疯子”,是关系社会公共安全的大事,将成为政府一项常态管理、长效管理的工作。

[责任编辑:闫天舒]
相关报道

·福建邵武对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社会救治观察
·福建邵武开展夜间巡查填补市场监管真空
·福建邵武治安满意率抬升的背后
·福建邵武:警务回访搭建警民和谐之桥
·福建邵武:食品药品监管进乡入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