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占全,一个体重不足百斤、又重度残疾的汉子,本应得到社会的帮助,然而,24年来,他却用学到的法律知识坚守在内蒙古固阳县,为群众排忧解难,维护困难群体权益,捍卫司法正义。2011年,他被授予内蒙古“全区政法系统优秀党员干警”荣誉称号。2012年,他高票当选为包头市道德模范,同年4月,还被中央文明办评为“中国好人”中的“敬业奉献”好人。
“占全,先把你的事放一放,坐下来咱们喝两盅。”近日,因一起赡养纠纷,内蒙古包头市固阳县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主任贾占全来到该县下湿濠镇下湿濠村走访,恰逢饭点,赡养纠纷案中的一方、老人的三儿子王喜顺(化名)招呼他一起吃饭。
“什么我的事,是你的事,为了老人的赡养问题,你们哥几个推来推去,至于吗!这酒我不喝!”说话间,贾占全的半个屁股却挪到了炕边。“行、行、行,是我们不对,但也不能饿着肚子干工作吧,喝上一盅吧,暖暖身子。”听着王喜顺的答语,贾占全顺势在炕上坐实了。杯空酒酣处,他知道这起纠纷调解成功的可能性八九不离十了。
贾占全已记不清这是他承办过的第几起案件,但他却清楚地知道这确实是“温情工作法”起了作用:喝酒、吃饭、聊家常——这种别人复制不了的工作方法往往能收到奇效。
1968年,贾占全出生在固阳县下湿壕镇的一户贫困人家。小时候得了骨质疏松导致骨骼变形、肌肉萎缩,在吃饭都成问题的那个年代,虽然有乡亲们的帮助,贾占全的父母却无力承担他去医院检查、治疗的费用,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一天天长大,一天天致残。
为了不成为家庭的负担,贾占全努力学习,1985年考上了包头市农牧学校。三年后被分配到了下湿壕乡政府工作,20岁的他实现了自食其力。一年后,他又考上了乡司法助理的岗位,从司法助理到司法所长,再到法律援助中心主任,贾占全一干就是20多年。
工作后,贾占全先后自学了法律、心理、社会等学科,并拿到了法律专业本科毕业证书。2008年,40岁的他以366分的成绩通过国家司法考试。2009年,贾占全注册成为法律援助律师,成为固阳县第一位、也是当时唯一一位法律援助律师。
成为法律援助律师后,贾占全更忙了。他办理法律援助案件的范围虽然在固阳,但咨询案件的人却遍布包头市各个旗、县、区。一年中无论寒冬暑夏,只要有电话打来,他总是不厌其烦地解答对方的咨询。面对家人和同事“要爱惜身体”的劝说,贾占全却说:“乡亲们的帮衬才有了我的成长与今天,我没有别的本事,只能以工作回报。”
在贾占全的办公室墙上,挂着一面印有“依法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锦旗,这面锦旗的背后,是老贾帮农民工讨薪的故事。
“你为我们讨回了工资,真不知道该咋感谢你。”这是43名湖北籍农民工拿到工资后的肺腑之言。2009年3月至6月,湖北籍43名农民工来到固阳县科教路某建筑工地打工,工程结束了却一直拿不上工钱,焦急的农民工无奈之下开始上访。贾占全知情后,冒雨到农民工的临时住地详细了解情况,四处收集证据,在不足1个月时间里为43位农民工讨回12万余元工资。
农民工兄弟商量每个人凑份子给贾占全送去表示谢意,被婉拒,老贾还搭上了自己的一盒烟,“作为一名司法干警,收别人一分钱,我自己就不值一文钱。”这是贾占全的牢记心头的一根“红线”。
这些年来,一共经办了多少案子贾占全没算过,下乡跑了多少路他也没算过,不过,他用废了一辆自行车、一辆电动摩托车,现在的工作用车,刚到手没几个月,就已经跑了3万公里。固阳县6个镇的所有行政村都留下过他的足迹。在固阳,上至80岁的耄耋老人,下到18岁的青年,不知道贾占全的人很少,他是名副其实的“固阳名人”。
经常与老百姓打成一片的他,深知当地人的心理:能不打官司的,最好不打,息诉调解;给你半碗水喝,是对你工作的认可;给你一杯酒,表明他在心里已经接纳了你。因此,吃“百家饭”成了老贾的额外工作目标。
“他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却以他的持之以恒、敬业奉献感动和带动了身边人。”包头市司法局局长段志雄说。
如今的他,充满自信地迈出自己的每一步,书写着自己充实的人生!
短评
史万森 张驰
用热心化解邻里纠纷,用真心呵护社会和谐,用耐心解答每一个法律咨询,用无私帮助需要法律援助的人,24年来,贾占全拖着重度残疾的躯体,在法律的严谨与乡情的宽容之间找到结合点,在平凡的岗位作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他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件,却有着一个个生动活泼的感人小事迹。如今,小事仍在继续,它们像一颗颗闪亮的水滴,记载着贾占全的工作轨迹,也照亮了一个又一个法律援助人的前进方向。
工作后,贾占全先后自学了法律、心理、社会等学科,并拿到了法律专业本科毕业证书。2008年,40岁的他以366分的成绩通过国家司法考试。2009年,贾占全注册成为法律援助律师,成为固阳县第一位也是当时唯一一位法律援助律师。
成为法律援助律师后,贾占全更忙了。他办理法律援助案件的范围虽然在固阳,但咨询案件的人却遍布包头市各个旗、县、区。一年中无论寒冬暑夏,只要有电话打来,他总是不厌其烦地解答对方的咨询。面对家人和同事“要爱惜身体”的劝说,贾占全却说:“有乡亲们的帮衬才有了我的成长与今天,我没有别的本事,只能以工作回报。”
在贾占全办公室的墙上,挂着一面印有“依法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锦旗,这面锦旗的背后,是老贾帮农民工讨薪的故事。
“你为我们讨回了工资,真不知道该咋感谢你。”这是43名湖北籍农民工拿到工资后的肺腑之言。2009年3月至6月,43名湖北籍农民工来到固阳县科教路某建筑工地打工,工程结束了却一直拿不到工钱,焦急的农民工无奈之下开始上访。贾占全知情后,冒雨到农民工的临时住地详细了解情况,四处收集证据,在不足1个月时间里为43位农民工讨回12万余元工资。
农民工兄弟商量每人凑份子给贾占全送去表示谢意,被婉拒,老贾还搭上了自己的一盒烟,“作为一名司法干警,收别人一分钱,我自己就不值一文钱。”这是贾占全牢记心头的一根“红线”。
这些年来,一共经办了多少案子贾占全没算过,下乡跑了多少路他也没算过,不过,他用废了一辆自行车、一辆电动摩托车,现在的工作用车,刚到手没几个月,就已经跑了3万公里。固阳县6个镇的所有行政村都留下过他的足迹。在固阳,上至80岁的耄耋老人,下到18岁的青年,不知道贾占全的人很少,他是名副其实的“固阳名人”。
经常与老百姓打成一片的他,深知当地人的心理:能不打官司的,最好不打,息诉调解;给你半碗水喝,是对你工作的认可;给你一杯酒,表明他在心里已经接纳了你。因此,吃“百家饭”成了老贾的额外工作目标。
“他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却以持之以恒、敬业奉献感动和带动了身边人。”包头市司法局局长段志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