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评
史万森 张驰
用热心化解邻里纠纷,用真心呵护社会和谐,用耐心解答每一个法律咨询,用无私帮助需要法律援助的人,24年来,贾占全拖着重度残疾的躯体,在法律的严谨与乡情的宽容之间找到结合点,在平凡的岗位作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他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件,却有着一个个生动活泼的感人小事迹。如今,小事仍在继续,它们像一颗颗闪亮的水滴,记载着贾占全的工作轨迹,也照亮了一个又一个法律援助人的前进方向。
工作后,贾占全先后自学了法律、心理、社会等学科,并拿到了法律专业本科毕业证书。2008年,40岁的他以366分的成绩通过国家司法考试。2009年,贾占全注册成为法律援助律师,成为固阳县第一位也是当时唯一一位法律援助律师。
成为法律援助律师后,贾占全更忙了。他办理法律援助案件的范围虽然在固阳,但咨询案件的人却遍布包头市各个旗、县、区。一年中无论寒冬暑夏,只要有电话打来,他总是不厌其烦地解答对方的咨询。面对家人和同事“要爱惜身体”的劝说,贾占全却说:“有乡亲们的帮衬才有了我的成长与今天,我没有别的本事,只能以工作回报。”
在贾占全办公室的墙上,挂着一面印有“依法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锦旗,这面锦旗的背后,是老贾帮农民工讨薪的故事。
“你为我们讨回了工资,真不知道该咋感谢你。”这是43名湖北籍农民工拿到工资后的肺腑之言。2009年3月至6月,43名湖北籍农民工来到固阳县科教路某建筑工地打工,工程结束了却一直拿不到工钱,焦急的农民工无奈之下开始上访。贾占全知情后,冒雨到农民工的临时住地详细了解情况,四处收集证据,在不足1个月时间里为43位农民工讨回12万余元工资。
农民工兄弟商量每人凑份子给贾占全送去表示谢意,被婉拒,老贾还搭上了自己的一盒烟,“作为一名司法干警,收别人一分钱,我自己就不值一文钱。”这是贾占全牢记心头的一根“红线”。
这些年来,一共经办了多少案子贾占全没算过,下乡跑了多少路他也没算过,不过,他用废了一辆自行车、一辆电动摩托车,现在的工作用车,刚到手没几个月,就已经跑了3万公里。固阳县6个镇的所有行政村都留下过他的足迹。在固阳,上至80岁的耄耋老人,下到18岁的青年,不知道贾占全的人很少,他是名副其实的“固阳名人”。
经常与老百姓打成一片的他,深知当地人的心理:能不打官司的,最好不打,息诉调解;给你半碗水喝,是对你工作的认可;给你一杯酒,表明他在心里已经接纳了你。因此,吃“百家饭”成了老贾的额外工作目标。
“他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却以持之以恒、敬业奉献感动和带动了身边人。”包头市司法局局长段志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