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新媒体时代社会沟通能力之“海宁样本”②
微信微博助造“紫薇说法”响亮品牌
1月17日傍晚,记者走进杨霄松家里,杨老师正在细心地整理家里的图书。“快要放假了,来我这里的学生们会多起来,有时我给学生们讲交通法规和文化知识,有时还针对某一类问题专门组织他们看光盘学习法律知识,因为播放次数多了,DVD都坏了,后来,海宁市司法局就送了一台新DVD。”
今年56岁的杨霄松是一名普通农村教师,但他又是浙江省江宁市一个远近闻名的热心人——自从2004年开始,他自费买书千余册,在家里开办了图书室,免费向村民开放,特别是寒暑假放假在家的农村学生都可以来他这里看书借书。在杨霄松的图书室里,有一个专门的“紫薇说法专架”,里面都是“紫薇说法”免费提供的法律图书。
紫薇是浙江省海宁市市花。2008年海宁市司法局开设“紫薇说法”普法专栏,2009年10月“紫薇说法”网站正式开通。
在“紫薇说法,给你说法”这一理念下,“紫薇说法”渐渐走进海宁人的心里。随着品牌的提升,像杨霄松这样的知名民间普法人士也成为“紫薇说法”的一分子。 “紫薇说法”随处可见
“现在青少年犯罪率偏高,我很担心。每到假期,来我这里的孩子们大多是农民工子女,我想把法律知识传授给孩子们,在他们心中播下法律的种子,让他们做懂法守法的小公民,并通过他们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带动成年人提高法制观念。”杨霄松说,家里最多的时候能来五六十个孩子,很热闹。把家作为第二课堂的杨霄松,曾获“全国百位德育科研专家”、“全国小公民道德建设优秀园丁”等荣誉。
“自2008年海宁市司法局开设‘紫薇说法’专栏以来,海宁市司法局和斜桥司法所每年都会给杨老师赠送法律书籍。”海宁市司法局斜桥司法所副所长张勤丰对辖区内有这样的民间普法人士非常敬重。“我们就是利用像杨老师这样的民间义务普法人、辖区法律服务所的工作人员开展法制讲座,利用集会、节假日设摊宣传。比如元宵节请吃汤圆、猜法制灯谜等,效果很好,也加强了‘紫薇说法’在农村的阵地。”
海宁市新华书店是浙江省最大的县级新华书店,书店在二楼社科类图书里单独设立一个图书角,醒目地写着“紫薇说法专架推荐书”。“我们书店从2009年开始设立‘紫薇说法专架推荐书’图书角。书店的图书一般不打折,但是只要列入‘紫薇说法专架推荐书’,一律打八五折。”海宁市新华书店门市部沈经理对《法制日报》记者说。
海宁金茂五金有限公司是一家合资企业,在企业阅览室设立的“紫薇说法专架”上,整齐地摆放着近300册各类法律图书。公司总经理褚才国告诉记者:“员工们比较关心的是社会保险、劳动法等方面问题,他们休息时可以免费来借阅图书,我们也定期对员工和管理层进行法律知识的学习培训。”
从新华书店和企业阅览室里的“紫薇说法专架”到海宁市路边的灯箱、公交车站的广告牌,随处可见“紫薇说法”宣传画。“虽然已经进入‘六五’普法,我们创新了很多普法方式,但是传统的法制宣传方式,我们从未丢掉。‘紫薇说法’品牌既包含着新媒体元素,也在不断做强传统普法模式。”海宁市司法局局长金中一说。微信微博网站齐上阵
1月17日下午,海宁市略显寒意,但是记者走进海宁市司法局,在“紫薇说法”网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上却看到了吉娃娃的春天。屏幕上,在碧草茵茵的草地上,憨态可掬的吉娃娃边荡着秋千边故意拉长了声音问想向她租房的小伙伴:“想到我家住,可以啊,可是要交费啊。”这个3分钟的动画片《吉娃娃和私租房》是“紫薇说法”微信平台一个很受欢迎的法制动漫。
一边是电脑,一边是手机,海宁市司法局宣教科副科长金士耀向记者演示着微信的魅力,可爱的吉娃娃在屏幕上跳动着。金士耀的另一个身份是“紫薇说法”微信公众平台管理员。“通过向‘紫薇说法’微信公众平台用户发送文字、图片、视频等各类信息,用户可以方便地借助手机微信学习法律。”金士耀说,平台的启动带动推广了各基层司法所微博、网站,进一步做强了“紫薇说法”品牌。
自2012年10月正式启动以来,“紫薇说法”微信公众平台已经吸收近800名用户。
如今,在“紫薇说法”大家族里,微信、微博、网站正“三位一体”联手打造“紫薇说法”的现代元素。
金中一介绍说,2009年10月“紫薇说法”网站正式开通,2009年12月,海宁市普法办在新浪网开设了官方微博“@紫薇说法”,2012年8月21日,硖石司法所(@硖石司法所)在官方微博上率先开设“微普法”专栏,随后,海宁市各司法所纷纷开辟各类微博普法栏目,与“@紫薇说法”形成微博普法的“集团军”阵容。
“微博是‘永不闭幕的新闻发布会’,微博普法可以瞬间将信息传播给所有‘粉丝’,信息经过转发,传播速度和传播范围可以呈几何级增长,而费用几乎为零,大大节约了行政资源。”金中一自豪地说。援建那曲普法网站
“11点啦,大家打开收音机就能听见啦,海洲老舅妈来啦!@紫薇说法:微普法广播欢迎收听。”
“@冯米粒”在积极转发有关海洲老舅妈的微博。“@冯米粒”就是海洲司法所所长冯敏玲。4位老舅妈是海洲街道的“宝贝”,提起她们,冯敏玲侃侃而谈。4位老舅妈分别是,海宁市人民法院少年庭原副庭长曹德金、海宁市海洲街道联塘社区原调解主任娄强芬、海宁市某企业原工会主席谢玲英、海宁市市民监督团团员李洁茹。
2011年10月,海洲街道为深入贯彻实施人民调解法,积极挖掘和培育民间力量,创新建立了由专职人民调解员组成的“海洲老舅妈”团队。如今,“海洲老舅妈”已经成为“紫薇说法”大家庭的一分子。
冯敏玲希望“海洲老舅妈”团队能让海宁以外更多的人了解,但能“走”多远心里也没底。自从2012年9月海宁市司法局启动援建那曲地区12家普法网站项目后,冯敏玲就放心了:即使在遥远的雪域高原,也能找到“海洲老舅妈”!
2012年9月7日,海宁市司法局决定援建西藏那曲地区普法网站项目。根据援建协议,海宁市司法局将在5年内投入18万元,无偿提供服务器和技术保障,帮助西藏那曲地区建设、维护地区普法网和11县(区)普法网。“目前开通试运行的那曲地区普法网,是西藏第一个普法网站,也是西藏司法行政系统首个网站。”曾在那曲援藏3年的金中一至今对那曲充满感情。
“在那曲地区普法网上能直接链接‘紫薇说法’网,我们希望通过实施普法网站援助工程,逐步把‘紫薇说法’网建成一个全国性的各地司法行政信息沟通、互动、交流、展示的大平台。”金中一充满信心地说。相关链接
2012年5月30日,“海宁—长治”县级普法网站共建活动在海宁市启动。由海宁市普法办出资、当地企业赞助,为山西省长治市辖区内的11个县两个区建立县级普法网站。此举在全国尚属首例。
2012年9月7日,海宁市司法局援建西藏那曲地区普法网站项目启动。(记者 于呐洋 陈东升)
·浙江海宁司法行政“微粉”超300万
·浙江“海宁110”提高处置服务能力群众满意
·浙江省海宁市妇联巧搭平台助力初创业女性
·浙江海宁法院召开司法审判理论与实务研讨会
·海宁“4+1+X”深度打击犯罪
·160万游客海宁平安观潮
·160万游客海宁平安观潮
·浙江海宁司法局援建那曲地区12家普法网站项目启动
·浙江海宁天网工程实现“建设科学化、管理高效化、维护专业化”
·“法官妈妈”牵手海宁孤困儿童
·浙江海宁:小小“警立方” 服务大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