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督就是这么重要。发展经济“难免”牺牲点环境,我们一直很“理解”,生活改善后就更“理解”了。可惜,大自然不理解,结果让中国陷入十面“霾”伏。
昨天中午从首都机场接机,友人从东瀛归来省亲,上车后突然询问“这天怎么跟晚上似的”,随后恍然想起是雾霾,连忙接过我好心准备的“加强版”口罩。据友人说,日本电视台整月都在连续播放北京灰霾景象,专拍口罩一族,让人觉得在京城不戴口罩就会窒息。
这个话题让人非常无奈。再热情的主人,面对客人在客厅里的指指点点,也难免尴尬和不爽。不由想起北京奥运,当某国运动员戴口罩现身,曾引起国人愤慨,那时的愤慨,合情合理,毕竟蓝天在那里摆着。现在的不爽,则有恼羞成怒的成分,因为雾霾就在身边飘着。
毋庸讳言,灰霾已严重影响了中国与北京的形象。比面子问题更重要的是,它在严重威胁国人的生活与健康。早晨的公园里,不再有晨练的人群。校园的操场上,不再见奔跑的儿童。
130万平方公里的灰霾,这不是北京出了问题,是中国出了问题。多地雾霾天数量创60年纪录,这不是北风出了问题,是发展出了问题。你向天空播撒花瓣,花瓣会落在你的头上。你向天空播撒毒烟,它会变成PM2.5钻进你的肺里。
很惭愧,我昨天是跟友人乘私车归来的,彼时网络上正呼吁大家少开车。这再次证明,仅靠自律难以制约多数人与多数组织。大家都有理由,开车是要接人,排污工厂开工是为了订单,道路遗撒是一时疏忽,工地扬尘是一时不慎……所以,不好意思。
一直高调环保的地产大亨潘石屹,自己的工地却在扬尘,施工方回应说,冬季扬尘“难免”,希望得到更多“理解”,而网民微博曝光后,潘石屹连忙道歉并欢迎监督,工地也整改了。
你看,监督就是这么重要。发展经济“难免”牺牲点环境,我们一直很“理解”,生活改善后就更“理解”了。可惜,大自然不理解,结果让中国陷入十面“霾”伏。
所以,“理解”不重要,关键是行动与监督。北京正执行应急减排措施“严格版”,三成公车禁止上路,排污企业停产,露天施工全停……这些措施很给力,更给力的是,多个督查组的随后上路,不打招呼,现场督办,违规企业执行高限处罚,违规上路的公车被监控并曝光。
应对雾霾天气,中央最新的表态是“要用行动让人民看到希望 ”。这里说的行动,包括了应急,包括未来的转变增长方式,更应包括监督与实打实的处罚。如此行动,人民才能看到希望,大自然才能逐渐“理解”中国。
评论员 张旭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