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出游,其中一站就是浙江嘉兴的乌镇。友人曾经去过此地,提示我们:“乌镇最好的景色是西栅的夜景,一定要在西栅景区内住宿一晚,方能领略个中风味。”我们便依计而行。乌镇归来,不禁心生感叹:中国之大,还没有遇到管理得这么好的旅游景点!便想着何时能得重游。
在乌镇景区内住宿,你用不着比较价格或担心挨宰,这里所有的农家旅馆都纳入政府统一管理,总称“民宿”,只要在总服务台登记、选房,拿上门牌,就可以直奔你想去的客栈。各家客栈只管安心做好服务,便能招来更多的游客。如此一来,彻底消除了旅馆间恶性和无序竞争,游客也省力省心。这里所有的农家客栈都提供餐饮,但每家不得超过两张餐桌,随便添桌是要罚款的,菜谱标价也是统一的,不得自己随意定价。
我与同行的文静选择的是临河标准间。古色古香民族特色的布置,一尘不染,让人不忍心乱放行李。这里多雨,墙上便准备好了黑绸布雨伞;河边多蚊虫,电热驱蚊器和蚊香片都是现成的;万一停电,手电筒就放在床头。我惊讶于这些久违的东西,一一试用,个个管用,居然不是摆设。两双拖鞋,各用了蓝色和紫红的印染鞋面以示区别;牙具两副,也是标明明了A和B的。于是想起一个笑话,一位朋友谈到他和同事出差,夜深投宾馆,胡乱洗漱赶紧睡了,早晨醒来,两只牙刷一模一样,分不清谁是谁的,于是哥俩心照不宣,谁都没刷牙,难受了一上午。对比乌镇这些温暖的细节,好不让人自豪地感慨。
还有,若是行路比较辛苦了,还可以吩咐店家把饭菜送来房间;房客离店时,店家免费帮忙托运行李。
乌镇的夜晚,有着京华烟云般的繁荣,像一位晚妆的贵妇,既有清雅低婉的美,又有让人不可亵渎的柔和宁静。这里的每一处光源都用了精巧的心思,显得便利而温馨。偶尔一声响亮的“哐”的锣声,加上老更夫“天黑夜冷,小心火烛!”的提醒,便让人有穿越时光的恍惚。时间很晚了,还看到一个年轻人,在各家客栈进进出出,并在纸上记录着什么。我们好奇地走上前去,原来他是在进行安全检查。他是专门抽查各门户的水、电、燃气安全情况的。乌镇是一个古镇,几乎都是木制的房屋结构,火灾预防便是重中之重。店家老板说,安全负责人每天会登门检查好几次。
在尽情拍摄乌镇夜景的过程中,文静和我碰到了许多摄影爱好者,虽然素不相识,却很亲切地聊了起来。其中一位北方口音的先生,在指点文静调整感光度之类的参数后,很有些激动:“去黄山、周庄都带了三脚架,人多没地儿放,都没用上;估摸着这里也一样,干脆就不带了,现在后悔死了!”几个人相视嘿嘿一笑,点头表示赞同。
清晨的乌镇,像一位素妆勤勉的主妇。店家早早起来洒扫庭除,为住客准备早餐。碗碟叮叮当当的磕碰声,扫帚划过地面的刷刷声,不徐不急清脆入耳,没有扰人清梦之嫌,反倒恍惚觉得是妈妈在厨房里忙碌,准备好了早饭,再喊我们从温暖的被窝里爬起来。早餐是包含在房费里的。在店家老板娘轻轻地招呼后,我们出来用餐。文静看到桌上摆好的食物,满脸是惊喜的灿烂:“比大酒店的自助餐还要好啊!”早餐分中式和西式,须在前一天晚上选好自己想吃的食品,店家准备起来方便,游客吃得也称心如意。
乌镇的白天,最令人惊异的是她全无商业气息的清静。在青石板铺地的老街上悠然行走,你几乎看不到商铺,高横梁的大门多是关着的,显出清幽渺远的古朴意味,同时也把游人带来的喧闹淡定地化解和吸纳了。看不到兜售的当地百姓,听不到叫卖声,对习惯于景区商业氛围的我们,反而有些不习惯了,却有满心的清爽和放松。街角一个炸米泡的摊子,一声声震耳的“砰”声传来,勾起游客天真美好的童年记忆,大家笑嘻嘻地围拢来,要买香喷喷热乎乎的米泡。老人却说:“不能卖,也不允许卖。边走边吃,会撒得景区到处都是,不好看呢。要买,就买我做好的米泡糖吧,自己拿。”
黄山归来不看山,乌镇归来说乌镇。一个景点的吸引人之处,其实不在景色和故事,景色可以是各有所好的,故事可以是后人编造的,但若有了很好的管理,有了贴心的细节,即使没有绝好的景色和故事,也是游客心中的最美的景色,最好的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