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拥有14年办学历史、武汉市最大的农民工子弟学校——东升学校宣布停止办学,学生被分流到居住地附近中小学,而所有教职员工则被遣散,需要另谋职业。
教职员工需自谋出路,已获学校万余元安置费
东升学校创办于1999年,位于武汉市洪山区卓刀泉村。采访过程中,一位学生家长向记者透露,“听说学校教室是危房,不能再上课了。”但有多名家长则称,“学校的地被卖了,要被拆迁盖楼。”
洪山区教育局相关人士称,学校停办有三方面原因:其一,东升学校租赁的卓刀泉村的校舍已于2012年8月到期,卓刀泉村目前面临城中村改造;其二,学校校舍建设时间较长,建设标准较低,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不适合再继续办学;其三,东升学校举办者也多次寻求新的办学场所,但并无结果,主动向教育局提出了停办申请。
31日下午2时许,记者致电东升学校校长朱女士,她在电话中说,“正在帮老师找工作,不在学校;我全部都是为了孩子,不知道怎么会这样”,并以“压力很大”为由拒绝了当面采访。记者晚间又多次拨打其电话,但未获任何回应。
记者在东升学校看到,学校招牌已被取下,教室外堆积着大量的课桌和板凳,有工人正冒雨将其装车运走;一位收破烂的师傅拉了满满一车废品,兴奋地出门而去;几辆黄色校车停放在学校操场上,五六位工作人员在屋檐下聊天。
李老师同时表示,学校以每月2200元的标准,发放了半年共计13200元的安置费。他说,从事教学工作这么长时间,为武汉市的教育事业也做出了一定贡献,学校停办后教师被遣散,感觉“像被抛弃了”;而且,自己已经年纪大了,还要重新去找工作,非常苦恼。据了解,东升学校的老师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毕业不久的大学生,他们的出路也未可知。
洪山区教育局相关人士表示,教师都是由学校招聘的,教育局只负责对应聘人员的资质进行审查,并不负责教师今后的出路;而且,朱校长已经筹措了一部分资金给教师作为补偿。
教育部门表示,将满足家长全部合理要求
洪山区教育局相关人员介绍,“对于因住址变迁要求调剂的学生,在有空余学位的情况下,我们尽量满足家长的要求。”目前,所有愿意留在武汉就读的1502名中小学生全部按照相对就近的原则安排到了洪山区23所中小学就读,并且发放了入学通知书。
多位家长也向记者证实,自己的孩子已经被安置到了就近的小学,兄弟姐妹想分到一起的要求也已被满足。“所有家长的要求,只要不过分的要求,全部满足。”该工作人员还表示,“应该说,家长也是非常满意。”
但采访过程中,也有家长表示,自己是孩子放寒假后才接到学校停办的通知。她还说,“自己的孩子一开始被分到了离家很远的一所小学,要是那样的话,孩子只能回老家上学了。”后来,她老公带着孩子往教育局跑了好几趟,才安排到离家比较近的一所小学。
教育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学生分流问题目前“已被很平稳地解决,能到师资条件好、教学设备好的公办学校上学,90%的学生和家长都很高兴”。(记者 付 文)
给他们一个熟悉的校园(快评)
农民工子弟学校或停办、或拆迁,这样的事情时有耳闻。
产业转型、人口迁徙,大城市里的随迁子女越来越多。据统计,京沪两地义务教育阶段非户籍学生已占四成以上。这些孩子的就学需求增加了流入城市的教育压力,公办学位的紧张让农民工子弟学校应运而生。但是,这些分担压力的民办学校却有着飘摇的未来:资格难获承认、经费来源不稳、面临停办威胁,有的甚至还会成为城市改造进程中的一堆瓦砾。
对于民办学校,不仅需要政策的倾斜,也需要身份的尊重。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权的保障不应在颠沛流转中实现,给他们一个熟悉的校园,许他们一个稳定的未来,或许是同样可贵的努力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