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监狱后怎么活?这个问题艰难而现实。
记者近日来到吉林省安置两劳释解人员最多的省级彩虹基地,见到“奇人”沈长顺。他出狱后自强创业并接收安置202名两劳释解人员,促他们自食其力回归社会。
跌倒了就站起来
“只想要坚强活下去”
监狱处级管教员将女儿嫁给29岁的“老犯”沈长顺,曾是当地轰动一时的新闻。“结婚时,他刚出狱一年,一穷二白,啥也没有。风言风语多了,我爸都抬不起头。但是我就看好他朴实、善良。”妻子汤晓岩说,那一年,她22岁,中专刚毕业,还分配了好工作。
41岁的沈长顺戴着眼镜,看起来温文尔雅。但他的人生却像一棵从岩缝中挣扎成长的松树,每一方向的枝干,都写着与众不同。
沈长顺出生在松原市仲仕村,家里兄弟姐妹六个。1992年,沈长顺考上大学。可临毕业3个月,因帮同学打架,以伤害罪被判10年有期徒刑。
“悔死了,但也没用了。只是想着我要坚强地活下去。”1998年8月初,嫩江洪水泛滥。沈长顺第一个上报请战书,参加抗洪抢险。出生入死,表现突出,连续两次记功,被减去刑期4年零7个月。
1999年沈长顺出狱了,安装过晾衣架,开过苗圃,办过养驴场,销售过二手房,扛过砂子。“曾经累得被砂袋压倒在地上,好几分钟起不来,出不来气。”几经坎坷,2003年沈长顺创建松原市致远新型建材有限公司。公司所生产的小规格三级钢已在全省大范围推广使用,沈长顺成了当地颇有名气的企业家。
以顽强毅力“自度”的沈长顺重新回归正常生活轨道,又将目光投向和他有过一样入狱经历的群体。每当有“狱友”投奔,他都会真心相帮。“我特别理解他们,尽量力所能及地帮助。”
202“狱友”无人再犯
“要守法,更要活出精彩”
室外寒风凛冽,滴水成冰。公司学习室内,阳光暖暖照进来。围着电暖气,记者和10多个员工聊起天来。
这十多个员工,几乎都是从监狱里出来的三无人员(父母去世、无家、无子女)。
“今天早上6点起来的,早餐在食堂吃了4个大包子。”46岁的张会全笑着说,“我2006年从监狱出来后,就投奔这里来了。生活稳定,一个月赚3000多,平时喜欢下象棋啥的。我就准备在这干到死啦,再早日成个家。”“我们在一起,就像兄弟一样。他是大学生,心肠好,眼光也长远。”在老沈这干了好几年的刘毓说。
员工们揣着释放证明来到公司后,首先签安置人才帮教协议。厂里有帮教人员30多人,负责教技术,帮做人。松原市、区两级司法局为厂里配备法律顾问讲普法知识,还为基地配备了心理咨询师。沈长顺的公司共有196名员工,其中刑释解教人员占79人,有了工作和稳定的收入。
51岁的刘殿清不吱声,显得有些拘谨。他刚从白城监狱出来,22日中午才来。“兄弟,就在这安心干吧,将来攒点钱再成个家。”沈长顺说。摸了摸刚换上的崭新棉袄棉裤,刘殿清清晰而坚定地说:“兄弟,你放心,我一定好好干,再也不违法犯罪了。”
算起来,刘殿清是沈长顺接收的第202个“狱友”了。
这些年,这些人,重新犯罪率为零。
对每位员工,沈长顺都当家人一样努力相帮。前几天,一位员工好不容易处了个对象。对象住在农村的奶奶病危。风雪路滑,老沈半夜冒着大雪开车送他去探望。“惦记坏了,半夜两点半知道顺利到达了,才敢睡觉。”妻子汤晓岩说。
彩虹桥上新期盼
“有尊严地回归社会”
彩虹基地,是吉林省依托于社会企业建立的刑释解教人员过渡性就业安置基地。截至目前,全省共建立了223家彩虹基地,累计在彩虹基地就业的刑释解教人员已达3000多人。
“在我看来,彩虹基地一端连着监狱大门,一端连着社会。刚刚走出高墙铁网的释解人员最缺乏的就是自信,一份自食其力的工作和平等相待的工作环境,会让他们重树信心!”沈长顺在帮扶两劳人员的同时,也在探索有效的管理制度与模式。
“我们已形成了一带两帮三扶助的管理模式。一带,一名老员工带领一名新员工,一对一技术培训;两帮,两名老员工帮助解决新员工心理问题,生活困难等;三扶助,企业扶助无家可归的员工,家庭有困难的员工,有自主创业意向的员工,鼓励扶持自主创业。”沈长顺说。
“我现在要突出彩虹基地的功能,进行过渡性安置,形成良性循环。这些工人在厂里,免费吃住,干个二三年,攒点钱,学好手艺,就可以出去单干了。像何辉,蔡黑子,不少人现在都出去单干了。而且他们也开始带人了。木匠大伟现在带着当年在厂里干过的9个释解人员搞装修,干得可好了。”
在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下,沈长顺的彩虹基地干得越来越顺手了,但是他也有烦恼和期盼,比如,建材加工行业冬天没活,公司在12月到次年2月休工,20来个三无人员无处可去,老沈怕他们出去游荡,万一再犯罪,只好养着,一冬天要花销5万元左右。工人们也再三向记者表示,特别不愿意闲着,希望有活干,要是政府能帮助安排点其它活就好了。老沈说,白城市司法局已经提出了给政策、给项目、给资金、给任务的措施,希望能够尽快落实到位。
“未来仍将大力发展”,省司法厅副厅长李晓英说,下一步我们将争取让政策落得更实,呼吁发动更多的部门支持彩虹基地的发展,由社会企业扶助为主发展成为政府扶持和社会各界共同帮助的大格局。
记者手记
坐在一群有过各种犯罪记录的采访对象中间聊天,却真切地感到这些人笑得非常淳朴,有着强烈的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他们曾因种种原因入狱,和谐社会建设中对他们的关爱不能缺位。正确引导和规范可以激发他们心中的善念和人性的美好。事实证明,他们完全可以发挥智慧和能量,创造出自身的价值和社会价值。
阳光温暖照耀,人才会脱下衣服,北风如何呼啸,只会捂住衣服更紧。爱的力量是最强大的,永远。
记者 孟海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