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关将近,正是一些单位大张旗鼓地举行团拜、年会和迎来送往的时候。但突然刮来一场改进工作作风的春风,顿时各种各样的节约新闻扑面而来,让人看了神清气爽,暖意融融。
陕西省泾阳县的一个镇在接待上级来宾时,6个人一顿饭只吃了40元钱,平均每人不到7元。他们说,这是近几年来吃得最省的一顿招待餐。北京市的一个人大代表,骑了两个多小时的自行车参加全市的两会。他想用这样的行动,为转变会风做出贡献。
类似的新闻,还有很多。可以用三句话来形容当前的节约形势。第一是带头节约和支持节约的人越来越多。第二是一些高档酒店、宾馆、展会和鲜花店、礼品店的生意出现了明显的冷清。第三是各个地方的干部在公款消费的问题上都更加谨慎。
作风建设绝非小事,事关党的生死存亡;铺张浪费绝非小事,事关财富损失和社会风尚;特权思想绝非小事,事关党群干群关系;吃喝应酬绝非小事,事关党和政府形象。虽然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还有许多事情要做。必须把有限的资金,用到科学发展上、用到改善民生上、用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上。
一些地方的浪费令人触目惊心。在北京的一家高档酒店,其“最低消费”标准是每人每餐2000元。据服务员介绍,一例海参、一例鱼翅,或者一例鲍鱼、一例刺身什么的,随便一吃,就够这个数了。别看价格高得吓人,但经常座无虚席,因为这样的酒店主要靠“公务宴请”和“商务宴请”来支撑。官员请官员、老板请官员、老板请老板,谁都不在乎钱。上边这样大吃,下边也不小吃。某地一个镇,一年的招待费就高达75万元,平均每天2000多元。
可以看出,铺张浪费的两个最重要源头就是“公款”和“大款”。按照规定,公款是可以用来作招待费和会务费的,但招待谁、怎么花都还缺乏更具体、更明确的规定,致使一些人借着招待的名义大肆进行个人享受。再说“大款”,平日里把账算得很精很细,恨不得一分钱掰做两半花。只是在所谓的“商务宴请”的时候,他们才甩开膀子大花一把。其实他们心里早算清楚了,给那些有用的官员花出一个,明天就会收回十个八个。
十八大之后,中央政治局很快就提出了关于改进作风的“八项规定”,接着习近平总书记又作出了“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批示。但节约的春风,既要来自于党中央的要求和规定,也要深植于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我们希望这样的行动,能够变成自觉和长久的行动。因为节约是人类的美德,也是自身的光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