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综治版> 地方要闻> 上海

上海两会集中关注青少年社会教育

2013-01-31 14:27:27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中国青年报 

    关于建立“学校社工”队伍的建议

    参照国外经验,中国的学校社会工作体系可以包括以下组成部分:

    (1)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有专门或兼管学校社会工作的部门和人员,负责政策落实、对学校条件的考察、学校社会工作项目的批准、给予相应的拨款、对评估效果进行反馈等。

    (2)民间社会工作机构。在民间社会工作机构的资格审定上,应该加强对社会工作专业背景的要求。

    (3)学术研究队伍。学校社会工作的开展与今后的发展不能缺少学者对此领域的理论研究。要更快推进学校社会工作的本土化,需要学术界在研究时更立足于中国的政治环境,使研究更具公平感和正义感,而不是只浮于表面谈技术问题。

    (4)独立的督导队伍。学校社会工作本土化必然需要督导队伍的本土化。外聘督导的模式虽然在实务辅导上很有效果,但从成本及本土化方面考虑不是长久之计。社工协会等民间机构以及教育行政部门人员可以组成督查机构,定期对督导工作进行走访,及时反馈,保证学校社会工作的工作质量与效益。

    学校社会工作在运作时也应形成相应的机制,如下:

    (1)学校社会工作在中国学校体系中可采取中、小学体制外聘用,大中专院校体制内整合的方式定岗开展工作。

    (2)机构要加强与学校的沟通合作,机构在派出社工进校前,应该与学校就有关问题进行协商、沟通。

    (3)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估机制。引入有专业评估资质的第三方进行独立评估应该是确保未来学校社工制度健康发展,不仅可以避免目前多部门评估带来的繁杂,而且可以确保评估的专业性和公平性。

    (4)资金来源上采取政府“埋单”与机构自筹相结合。政府保证基本开支,包括社工岗位工资、督导工资等,而服务开展的费用需由机构自筹。

    目前的学校社会工作实务范围还集中在学生的改变,干预环境集中在个体、小团体或家庭。根据中国现实状况,仍有大量工作可以开展:

    (1)学校社会工作者的工作涉及个体、家庭、小团体以及环境的改变,目标是改变学校生态系统。

    (2)学校社会工作者的工作涉及大团队和环境的改变,目标是环境的改变。这在学校社会工作本土化工作中体现为改善学校风气、丰富校园文化、推动与教育相关政策的落实、倡导学生福利、组织社区活动等。

    (3)学校社会工作者的工作涉及大团队(学校或社区)的干预,目标是学生的改变。学校社会工作者可以在学校范围开展学生人际交往技能培训、学习压力释放培训等教以学生自我帮助、自我调节的技能,学校社工还可以在社区范围开展亲子沟通训练,培养学生与父母沟通的新认知。

    关于整合社区教育资源,加强社区内社会教育机构交流合作的建议

    要加强社区内各类社会教育机构的优势互补。营利性的社会教育机构在专业教育人才、科学的课程方面具有一定优势;青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博物馆和图书馆、社区活动中心等事业性机构在社会教育的物资和场地资源方面具有传统优势;针对青少年的公益性社会教育组织则在参与人员组织、项目运作经验上具有长处。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这些机构、组织的不同特点,充分发挥现有如社区教育委员会的作用,定期交流共享课程、人员、场地等工作资源,促成项目合作,满足不同青少年群体的需求,对贫困青少年家庭要优先考虑。

    要加强青少年社会教育专家咨询督导。在加强社区内社会教育机构自转的同时,要从专业角度对这些社会教育机构提供咨询督导服务。建议教育管理部门成立社会教育专家委员会,以社区为单位,定期对具备社会教育功能的公益类社会教育机构、从事社区教育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相关志愿者提供专业咨询和督导,不断提升社会教育工作人员工作水平,进而提升社会教育服务质量。

[责任编辑:闫天舒]
相关报道

·直面青少年社会教育的困难与挑战
·600学生赴上海徐汇检察院参观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
·湖南青少年法制教育大型公益活动启动
·团中央机关年轻干部交流青少年民族团结教育
·山东广饶建成全市首个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
·贵州遵义青少年法制教育巡回演讲启动

·贵州遵义青少年法制教育巡回演讲启动
·湖南张家界市启动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
·湖南隆回:感恩教育筑预防青少年犯罪防线
·济南启动青少年消防自护教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