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日从辽宁省大连市中级人民法院获悉,2012年该院共受理各类案件17316件,审结16505件,结案率达到95.32%。案件新收数、结案数、结案率均创历史新高,未结案件、超期未结案件数多年来最低。
记者通过深入采访了解到,大连中院之所以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其背后经历了一个厚积薄发、不断累积的过程。从2009年开始,该院正式启动合议庭组织结构和运行方式改革,正式确立“1411”合议庭构建模式,即由1名审判长、4名法官、1名法官助理、1名书记员或速录员组成两个合议庭,选聘副庭长担任两个合议庭的审判长,并组织庭审合议、签批法律文书,使案件流程和角色分工更加明确。
该院坚持人才就是质量、人才就是效率的现代理念,采取公开招聘、遴选等多种方式,补充法官130人,极大地改善了法官队伍的知识层级。如今该院 52.89%的法官具有硕士或博士学位,为提高办案质效打下了厚实的人才保障。同时,该院实行办案法官竞争上岗、法律职务晋升竞争的选拔制度,确保审判权由优秀法官行使;采用“以考代训、以考促学”的全新模式,广泛开展包括院级领导在内的岗位练兵,定期培训、全员考核,促进法官法律素养的提升。
大连中院坚定不移地坚持“科技强院”的工作方针,信息化工作平台的初步形成,悄然改变着全院工作人员、特别是审判人员的工作方式,成为加强审判管理、提升工作质效的基本手段的重要依托。如今该院将法官日常案头工作全部迁移到计算机上完成,案件平均审理时间由2007年的147.33天缩短至2012年的80.51天。
为最大限度地杜绝和减少超审限案件的反弹,该院紧紧抓住审判工作的关键环节和重点部位,依托信息化平台,逐步构建起规范严谨、运作协调的质效监管体系,每个案件分别设立立案、开庭、评议、审批、归档等多个节点,每个节点设置时间限制,实现对审判工作各环节、各角色的实时、动态、全程管控,并对案件异常流程情况在态势分析中予以及时通报。
大连中院还制定实施“一小时立案和当日立案规定”,实现普通案件当日立案、有困难当事人上门立案、非工作日预约立案的工作目标,在为当事人提供高效、便捷服务的同时,节约了案件进入审判环节的宝贵时间。他们创新开展立案调解和诉前化解信访工作。该院立案一庭在处理一起劳动者诉请用人单位追索劳动报酬案件时,了解到双方还有五件类似案件的劳动仲裁纠纷存在,法官当即将其余案件一起纳入调解程序,使双方在签订调解书时即时履行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