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假日海量的交通需求是世界性难题,但是,这丝毫不能成为我们为春运难推脱责任的任何理由。看一看那些为一张车票而焦虑不安的脸,想一想人们在旅途上吃饭难、如厕难的“囧”状,我们除了倾尽全力还能有怎样的选择?从根本上破解春运难题,还需要我们继续倾力实干,还需要我们切切实实的科学发展。
前日早晨,侄子带着他的未婚妻,从深圳抵达武汉。虽然坐了一晚上的硬座,小两口却少有倦意。他们上午在武昌办完结婚证,下午便兴冲冲乘车赶回乡下筹办婚礼。“虽没买到高铁票,但比几年前坐慢车或长途汽车强多了。”小两口幸福地笑着。
春运又启,亿万双回家的脚步踏响江南江北。
让我们祝福,祝所有回家的人安全顺利!
此刻,我们比往日又多了一些牵挂。那些农民工兄弟买到了车票吗?他们一路上是否走得顺利顺心?留在城里的人如何在异乡度过春节?
这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出行景观。40天,34亿人次——超过世界一半的人口,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往来穿梭。
的确,节假日海量的交通需求是世界性难题:被誉为世界上公路设施最完善的法国,也不可避免地年年都出现大规模高速路拥堵;美国一年一度的感恩节即是合家欢聚的日子,也是全国大塞车的日子。
但是,这丝毫不能成为我们为春运难推脱责任的任何理由。看一看那些为一张车票而焦虑不安的脸,想一想人们在旅途上吃饭难、如厕难的“囧”状,我们除了倾尽全力还能有怎样的选择?
因此,我们能够理解,那么多的“春怨”总在这个时候飘然而至:排队的辛苦,被“黄牛党”宰割的无奈,“抢票插件”造成的新的不公,提前购票说票已告罄、开车前却剩下1000多张票所引发的愤怒……每一个问题都必须正视,都必须有一点一滴的改进。
春运让人爱,也让人怕。它把回家的渴望与向往送给我们,也把众多的烦恼与不安带给我们;它把团聚的欢乐与幸福送给我们,也把分离的现实和乡愁带给我们。
中国的春运真苦,中国的春运真不容易。多少年了,每到年终岁末,春运难题就会跃上各级政府的案头,就会挂上千千万万人的心头。尽管我们已拥有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已拥有世界上运营里程最长的高铁,已拥有几百万公里、像毛细血管一样的农村公路;尽管相关战线已在高速运转,但“僧多粥少”、资源极度紧缺又是不争的现实。今年的春运人次预计再创新高,将比上年增长8.6%,压力真的像山一样大。
从根本上破解春运难题,还需要我们继续倾力实干,还需要我们切切实实的科学发展。
倾力实干,需要协力与坚守。尽管我们发展很快,但交通资源仍然十分紧缺,远行的路上,面对这样那样的不如意,我们可以抱怨、责难,可以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利,但也要多一些理解与宽容,理性出行,智慧出行。倾力实干,需要春运工作者把相关预案设计在前,把各种细节想得更加周到,要耐得了烦,受得了气,像对待亲人回家一样,让每个远行者都走得快捷安全,走得体面和有尊严。
正如人们所形成的共识,春运压力,折射出的是中国区域发展差异、就业市场不均衡问题。科学发展是破解春运难题的最佳钥匙。人们去往城市,去往发达地区,因为城乡差异太大,因为区域发展失衡。十八大已把科学发展观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把均衡发展作为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这必将让中国梦变得更加可以触摸,必将让春运难题能得到有效破解。
科学发展的落脚点是人。只有当城镇化向纵深推进,只有当更多的农民工冲破“户口”的藩篱,只有当城里人真诚友好地接纳他们,只有当春运的各个环节都闪现出“人性”的光点,我们才会真正地拥有幸福的春运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