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新期待 幸福再提速
——关注山西省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六大民生亮点
发展为要,民生为本。民生是永恒的主题。今年山西省的政府工作报告字里行间更加关注民生细节,让人们感到执政为民的浓浓情怀。“为人民服务永无止境,改善民生永不停步。”“努力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这些话语决非空喊的口号,从扩大就业到社会保障,从保障性住房到发展教育,从医疗卫生到社会管理……务实的举措,跳跃的数字,就是为了让老百姓不仅有钱花,而且敢花钱。这是暖心暖情的民生承诺。一诺重千金。民生新举如何落到实处?记者采访了部分参加“两会”的代表委员和相关部门工作人员,为大家解读其中六大民生亮点。
亮点1 城镇就业:新增50万人
2012年初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就业约束性指标,要实现全年城镇新增就业40万人。当年实际完成目标任务的127%,达到51万人。今年则将目标任务提高至50万人,并指出要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工作。
据相关部门统计,山西省每年城镇新增需要就业的人在65万左右,其中包括新成长起来的劳动力、应往届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安置就业渠道一方面通过经济拉动产生,报告就指出,要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小型微型企业,经济发展了创造的就业岗位必然随之增加;另一方面是就业扶持,通过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加强职业技能培训等,帮助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等就业。目前,每年依靠经济拉动和政策扶持创造的岗位相对固定,要想进一步增加就业人数,必须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作用。据不完全统计,一人创业可平均带动5人就业。
近年来,山西省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创业政策,从创业培训到跟踪服务,从创建创业项目库到小额贴息、税费减免,这种“保姆式”的服务,使很多普通人走上了创业成功之路。来自沁水县农村的宋路芳就是创业政策的受益者,因为家庭贫困,她初中毕业后便外出打工,之后宋路芳参加了免费创业培训,在导师的指导和政策的帮扶下小成本创业做老板,建成了食品配送公司,一路走来从骑三轮车、摩托车送货,到现在的汽车集中配货,宋路芳的公司已带动20余人就业。
亮点2 企业退休金:再增10%
2005年至2012年,山西省连续8年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待遇,实现“八连涨”,全省130余万企业退休人员享受到了改革发展带来的成果。新年伊始,政府工作报告中又传递出好消息,今年养老金将再增10%。
据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数字显示,2012年山西省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月人均达到1873元,比上年增长12%,高于全国1721元的平均数字,居中部六省首位。
太原市企业养老保险管理服务中心数据则显示,太原市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养老金由2005年的627元,跃升到2011年的1682元,增长幅度较大。目前,太原市已为32.26万名企业离退休人员发放养老金28.44亿元,按时足额发放率100%。
“养老金涨了是好事,可我总感觉物价涨得更快。”家住二营盘街的秦小琳告诉记者,2001年退休时她每月的养老金只有400多元,去年已经涨至1500多元。“近年来,养老金每年都能增长10%以上,即使这样日子过得依然紧张。”
资料显示,2012年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工资增长比例为15%,而企业养老金增长为12%,这其中工资基数也远大于养老金基数。记者发现,出席今年省“两会”的代表委员也注意到这个问题,很多人都呼吁财政向企业养老人员倾斜、建立养老金与在岗职工工资同步增长机制。
亮点3 保障房:瞄准双18万目标
蛇年春节即将到来,61岁的吴钢碾已经在临汾市尧都区河西 “漪汾花园”小区内的廉租房住了一年。老吴很高兴能住上有暖气有煤气的新房,每月只交50元租金,他希望更多的人住上这样的好房子。
保障性住房是山西省重大的民生工程和发展工程。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再开工建设城镇保障性住房18万套、建成18万套。这给更多的低收入家庭带来了福音。据省住建厅统计数字显示,目前山西省各类保障性住房历年累计建成127万套,圆了300多万名城乡困难群众的住房梦。
据了解,山西省保障性住房有六个类型:廉租房、公共租赁房、经济适用房、限价商品房、棚户区改造和农村危房改造。不同类型对应不同的困难群众,价格也不尽相同。
保障性住房建好了,如何保证分配公平?省住建厅厅长李俊明表示,必须公开所有信息,坚持阳光操作,主动接受各方监督,以公开促进公平公正。对于那些骗购保障房的人,一经发现、及时纠正。如太原市在西华苑小区4503套经适房分配中,就曾发现201户家庭隐瞒收入和住房情况骗购经适房,经举报查实,上述家庭被取消了购房资格,并被列入了黑名单。
去年,山西省在全国率先出台了保障性住房建设管理和廉政风险防控6+1制度。今年,将以规范工程管理、质量管理、资金管理、准入管理、退出管理和运营管理为重点,大力开展“住房保障管理年”活动。
亮点4 学前教育:200所标准化幼儿园
虽然才1月份,可是家住太原市并州南路西一巷的贺英就开始为孙子上幼儿园忙活上了。“听邻居们说,想上个好幼儿园开春就得报名,我就催儿子、儿媳赶紧打听。”贺英家所在小区就有一个幼儿园,不过是民办的,“我还是想让孙子上太航幼儿园,那是公办的,可是指标紧张,估计还得找人。”
记者告诉贺英,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要新建改扩建200所标准化公办幼儿园。贺英高兴极了,连说这事可办到老百姓心坎上了。
近年来,入园难、入园贵一直是社会关注焦点,也是省人大代表和省人大常委会关注的热点。省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科教处处长张汉文告诉记者,2011年7月,省人大常委会专门听取了省政府学前教育情况的报告,并提出审议意见。2012年,山西省又将省人大代表提出的7件关于学前教育的建议合并列为重点办理的建议,加强督办。
2011年9月,省政府下发《山西省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年)》,明确提出,三年内每年都要新(改、扩)建200所公办标准化幼儿园。记者从省教育厅了解到,前两年都超额完成任务。2011年新(改、扩)建标准化公办幼儿园209所,增加幼儿学位5万个,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学率从60.66%提高到70%;2012年又建设214所,增加幼儿学位5万个,同时利用农村闲置中小学校舍改建幼儿园806所、在小学增设附属幼儿班946个,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学率显著提高,达到75%,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亮点5 医疗:药品零差率销售
看病贵,如何破解?从以药养医入手无疑是一个比较容易实行的切入点。今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在试点县全部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
何谓零差率销售?省政协委员、省卫生厅医管处处长刘洋解释,医院以批发价买入药品,以前按照国家规定,可以有15%的加价。现在,就是要取消加价部分,把药品按批发价格卖给患者,让患者得到实惠。从去年10月1日起,全省共有34个试点县的38所县级公立医院实行了药品零差率销售。从效果来看,确实减轻了一些老百姓的看病负担。今年将扩大试点县范围。
来自临汾市第四人民医院的省人大代表贾爱芹说,药品实行零差率销售后,国家基本药物都采用政府集中采购、统一配送的办法,同一药品,质优价低者才能中标,这样就能够有效压缩药品出厂价和批发价之间的空间。有的药品价格比原来低了不只15%,有时降价幅度可达50%以上。此外,解决药价虚高问题,关键是要完善定价机制,减少药品流通环节,斩断目前药品流通环节中层层加码的“食利”链条,这样才能让利于患者。
医院的售药收入降低,资金缺口怎么补偿?刘洋委员介绍,一般情况,县级医院药品销售收入占医院总收入的50%。记者粗算一下,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后,医院总收入只会比原来减少10%左右。对于这部分差额,刘洋委员说,一般采取政府补偿和提高诊疗费用来解决。同时,增加的诊疗费用不会转嫁到患者身上,而是将其纳入医保范畴。
亮点6 食药安全:重典治乱象
致癌大米、瘦肉精、毒胶囊、过量添加剂……近年来,在食品药品行业中安全事件层出不穷。面对食品和药品,人们不敢张口,吃的安全问题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人们正常生活,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
政府工作报告中,鲜明地提出: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确保人民群众饮食安全、用药安全。这引起省政协委员的热议。
药品食品安全事件为什么层出不穷?除生产企业违法乱纪外,关键是监管部门监管不力,甚至是不作为、乱作为。解军委员说,监管部门责任缺失,让不良商贩钻了空子,总在媒体曝光或出了问题后才去追究,如果监管部门都能切实负起责任,那么大多数“毒”食品药品就会被提前发现。我们的监管不是人力不足,就是标准太低,或是企业送什么检什么,有时甚至和企业沆瀣一气、猫鼠同穴,食品药品出事也是自然事情。
如何落实监管单位责任,确保食品药品安全?赵光晋委员说,政府部门要支持监管部门工作,让监管部门有人有设备,最好常驻生产单位,随时抽检,时时监管,而不是企业送什么就检什么。同时,用重典整治违法乱纪企业,食品药品行业实行“安全零容忍”,提高违法成本,一经发现问题就进入黑名单或罚得倾家荡产;对监管不力的部门和负责人,要实行严格责任倒查制度,出现安全问题,从监管入手严格查处,让每个监管部门在各个监管环节都紧绷 “食品安全”这根弦。此外,树立食品安全社会共同治理念,如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有奖举报制度,聘请社会公众人士参与食品安全监管,营造人人关心、人人维护食品安全良好氛围,不让违法者有机可乘。(策划 孟银凤 制图 薛海鸥 撰稿 刘宇 杨文 赵向南)
·山西启动节日消防安全排查整治
·山西:披上数字“防火袍”让火患无处可藏
·山西启动11市联动保春运活动 确保交通安全顺畅
·山西大同市强制隔离戒毒所连续11年实现“四无”目标
·山西永济市举行2013年春运启动仪式
·山西忻州网上办案资格考试合格率近98%
·山西忻州网上办案资格考试合格率近98%
·山西太原铁警开展打击倒票行动
·山西:"五件惠农实事投入400亿"获网友力挺
·山西日报:微博放大两会正能量
·山西出台九项规定改进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