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鄂作报告。王辉 张由琼 /摄
郑红作报告。王辉 张由琼 /摄
广东省5年办结案件占全国1/10
广东省高院共查处违纪违法案件187件234人
“全省法院系统始终以宪法和法律为准则,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绝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推进‘法治广东’建设,以实际行动维护法律权威。”昨日(1月28日)上午,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郑鄂向省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作工作报告。
郑鄂介绍,过去5年全省办结各类案件478.40万件,占全国近1/10;一线法官年人均结案约120件,高出全国平均水平近一倍。
被最高法院评价为“案件大省、信访小省”的广东5年来群众来访逐年减少,从2007年的52414人次,降至2012年的18357人次,下降了64.98%;进京案访比为695∶1,处于全国领先水平。据广东省情调查研究中心的调查显示,群众对全省法院工作的满意率达到95.10%。
据统计,过去5年全省共审结各类刑事案件44.84万件,判处罪犯53.50万人,比上一个5年分别增长了22.31%和25.93%,严厉打击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严重刑事犯罪,审结杀人、抢劫、贩毒等一审案件15.88万件,判处罪犯22.23万人,其中判处5年以上有期徒刑直至死刑的占31.94%。
“努力把死刑案件办成‘铁证铁案’,最高法院对我省死刑判决的核准率一直位居全国前列。对8.41万名具有从宽情节的被告人依法判处非监禁刑;2012年未成年罪犯的非监禁刑适用率达47.17%。5年来共依法对不构成犯罪的198名被告人宣告无罪。”郑鄂说。
据统计,过去5年全省审结的民商事案件和行政案件分别为264.98万件和5.22万件,分别比上一个5年增长了46.6%和46.05%,共有214件案件当事人获得国家赔偿。
郑鄂表示,为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省高院出台破产重整和解等司法措施,帮助企业、职工共同走出困境,防止社会矛盾激化,共审结涉金融危机案件76.57万件。
“全面加强队伍廉政建设,深刻反思并认真吸取杨贤才案件和‘11·13’违纪违法系列案件的沉重教训,建立教育、制度、监督、惩处、保障“五位一体”的保廉促廉机制。”郑鄂表示,省高院加大违纪违法案件查处力度,5年来共查处该类案件187件234人。
郑鄂在报告指出,法院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审判执行工作还不能完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一些改革措施的落实还不够到位,监督制约机制还不完善;审判、执行人员化解社会矛盾冲突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他指出,极少数干警司法不公、违纪违法现象仍时有发生,此外案多人少、法官断层、保障机制不够完善等问题仍然存在。
郑鄂强调,积极参与创建“平安广东”工作,突出抓好司法办案,正确适用新修改的刑诉法、民诉法等法律,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
5年来69名厅级干部落马
广东省检察院监督侦查机关撤案2507件
“5年来共立案侦查贪污贿赂职务犯罪案件7818件9025人,其中厅级干部69人。”昨日(1月28日)下午,广东省检察院检察长郑红向省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作工作报告。报告指出,5年来全省共批捕刑事犯罪嫌疑人582093人,起诉594130人,比前5年增加15.8%和24.5%,以全国1/20的检察人员办理了约占全国1/10的批捕、起诉案件。
“坚决查办和积极预防职务犯罪,着力推进反腐倡廉建设。”郑红指出,5年来全省共立案侦查贪污贿赂职务犯罪案件7818件9025人,人数比前5年增加17.2%。其中涉嫌犯罪的县处级干部629人、厅级干部69人,为国家挽回直接经济损失达19.8亿元。此外,反渎职侵权工作取得较大进步,5年来全省共立案侦查渎职侵权犯罪案件1947件2218人,人数比前5年增加54.9%。
郑红说,广东在全国率先创建呈捕案件质量分析机制,依法监督纠正侦查机关“该立案不立案、不该立案而立案、久拖不立、久侦不结”等问题,5年来共监督侦查机关立案2514件、撤案2507件,纠正侦查活动违法1457件,对认为确有错误的刑事判决裁定提出抗诉1207件。同时加强刑罚执行和监管活动监督,5年来纠正各类违法和不当变更刑罚执行情况2800件。
过去5年,省检察机关深入开展社会矛盾化解。严格落实检察长接访和阅批来信、下访巡访、信访案件首办责任制等制度,集中清理信访积案,扎实做好服务保障平安亚运、平安大运的各项工作。据郑红介绍,全省各级检察长接待来访群众12224人,督办信访案件5232件,已化解5126件。
去年,全省大力推进开展“三打两建”工作。省检察机关积极参与,依法严惩欺行霸市、制假售假和商业贿赂犯罪,全省共批捕三类犯罪嫌疑人27281人,起诉31594人,立案侦查商业贿赂职务犯罪嫌疑人1605人,查处国家工作人员充当“保护伞”的犯罪嫌疑人848人。
郑红表示,接下来一年,全省将深入开展反腐倡廉建设,集中力量查办权力集中部门、资金密集领域和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贪污贿赂、渎职侵权职务犯罪;更加注重职务犯罪预防,促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
记者 赵琦玉 赖竞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