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少年不识愁滋味到漏夜冒雪赴京赶考,从三千里外觅封侯到桑榆已晚含饴弄孙,人生每个阶段有着不同的喜忧情怀。当下中国,选择多元多样:假期临近,是读兴趣班还是自由发展?跨出校门,是回老家做份安稳的工作还是选择北上广打拼?船行中流,是兼顾家庭生活还是一如既往工作挂帅?年逾耳顺,是传统的养儿防老还是在敬老院颐养天年?时光荏冉似水流年,我们体验着快乐悲伤,一如这个国家崛起所必经的螺旋式路径;蓦然回首驻足片刻,我们可能欣慰或者抱憾,一如这个伟大民族的前世今生。让我们携手倾听身边人的“中国梦”……
沈阳小学生王铭鑫
“一到假期就感到孤独”
第一次见到王铭鑫,他正在东北大学的校园里溜达。大学早已放假,空旷的校园让小铭鑫显得十分孤单。他是沈阳市和平区望湖路小学五年级学生。父母都是东北大学老师。
记者问他:“为什么一个人在这里逛,你的同学或玩伴呢?”没想到这一问就打开了他的话匣子,“周末和寒暑假是我最无聊的时间。我的好朋友和同学都去上各种辅导班了。”班上像他这样有时间“享受孤独”的同学还真不多。
其实,去年他就报过游泳班,还报过乒乓球班,这个寒假还报了英语辅导班。说起对辅导班的兴趣,他就乐了,开始向记者诉说他同桌的糗事儿:一连周末都报了好几个班,结果上课老是犯困,老师没少批评他。去年暑假,他只有周二上午可以休息,其他时间都在上辅导班。
记者跟着他一路到家。小铭鑫打开了书包:一本英语课本、两本英语练习册、一本英语字帖、一本小学奥数、一本数学书、一本课堂笔记、一本语文书、一本汉字字帖依次排列开来。开学的时候书包太重,很多学生都背不动,那种拉杆箱一样的书包流行起来。王铭鑫采取的办法是把不用的课本放在学校,需要的时候再拿回家。
每天7点半就要到校,下午4点放学回家。在整个学习中,作业成了学生形影不离的“朋友”。平时作业在学校里王铭鑫就能写完,回到家妈妈还要布置一些奥术题目,听写一些汉字,练练字帖。王铭鑫说:“假期就一个英语辅导班,周一和周五上课,我可喜欢呢。因为那里有几个同学,还可以一起看英文电影。”
做完作业,如果还有时间,王铭鑫还能上会儿网,和同学聊聊天或者玩玩小游戏什么的。可是爸爸不让他玩太久,怕耽误学习,怕眼睛近视。“我班有十五六个人戴着眼镜呢。”铭鑫说。
谈起寒假计划,小铭鑫显得很是兴奋:“我最想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南方旅游。我觉得寒假最好玩了,春节还能回本溪姥姥家,和那里的小伙伴们一起玩。姥姥还给我买玩具和衣服。”
“新的一年有什么愿望吗?”记者问道。他想了想:“我想让老爸给我买个飞机模型。”
在采访即将结束之时,小铭鑫告诉记者他写会儿作业后,还要一个人到南湖公园去转转,“本来约好和同桌一起去的,可是他妈妈说他下午还要练习钢琴。”
分手之际,小铭鑫把他的QQ号留给记者。记者打开他的空间,在“说说”一栏中,分别写着“自己跟自己玩”、“无聊啊”等字眼,描述着自己寒假中的心情。
(记者 刘洪超)
湖北女大学生李雅莉
“没想到找工作这么难”
李雅莉最近很郁闷,很纠结……
郁闷的是,拥有重点大学文凭和丰富实践经历的她,在广州面试一家知名地产公司时,被一位名不见经传的二本院校男生PK了下去;纠结的是,她到底是坚持找“北上广”一线城市的工作还是回老家。
李雅莉学的是市场营销专业。记者看了她的求职简历,发现她本科期间兼职过卖保险、化妆品批发等多种职业,履历丰富。雅莉告诉记者,父母都是做生意的,长期耳濡目染,她对经营销售也颇有“小九九”。上大学的学费和生活费,就有一大半是自己兼职赚来的。
可在求职过程中,诸多显性和隐性的性别歧视却让这个姑娘不时生一肚子气。
新年后,雅莉接到广州一家知名地产公司的终极面试通知。此前,她已经历了两轮笔试和一轮面试,这次如能通过,就能拿到这份月薪8000多元的工作。她精心准备了半个多月,不管是面试技巧还是专业知识,都进行了细致准备。结果却令人失望,另外一名男生最终被录取。
雅莉给招聘负责人打电话询问原因,对方说“你可能性别不太合适”。这让她很是不满:既然我能进入最终面试环节,就说明有能力进入公司。“你直接说我哪不适合就行了,说我‘性别不太合适’简直就是欺负人。”
李雅莉从去年9月份起就开始找工作,大大小小的面试参加了不下50场,简历投了少说也有200多次。“我就是想进大城市去见见世面、去大企业锻炼锻炼,那些小点的公司我真不想去。”
去年11月份,雅莉专门在上海待着找工作,可一次差点上当受骗陷入传销陷阱的经历让她失意而归,把受到的委屈向妈妈倾诉。爸爸得知后暴跳如雷,让她赶紧回学校,安分守己地等到毕业,然后回老家工作。
“说实话,我要是回老家,凭我爸的人脉关系找份事做根本不成问题。”雅莉告诉记者,“那样的话,我今后的人生就太枯燥了,结婚生子照顾家人,想想都觉得可怕!我还是想出去闯闯,但现在工作找成这个样子,我都没脸回家过年了。”去上海或者广州工作,曾是雅莉上大学期间的最大愿望,但梦想看起来却有些遥不可及。
雅莉的父母曾苦苦劝她别再折腾,让她拿到毕业证就回老家工作,还给她分析了诸多好处:离家近、方便照顾家人、不用自己做饭、有大房子住……但雅莉却很要强,想和爸爸一样白手起家,创办属于自己的公司。
“不敢和我爸说,只敢跟我妈吵。”雅莉不好意思地说。一开始,自己还觉得学校是重点大学、专业知识也掌握得不错,加上还有丰富的实践经历,找工作应该很容易,可没想到现实中却处处碰壁。“真挺烦的,没想到找个称心如意的工作会这么难。”雅莉说,她已经和爸爸约定:在3月底以前,如果还没找到如意的工作就回家。
(记者 付 文)
·检察日报:中国梦 法治魂
·实现“中国梦”的行动指南
·张意轩:中国梦的代言
·严冰:中国梦的见证
·用“关键一招”实现“中国梦”
·用“中国梦”凝聚强大精神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