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城交警战严寒①
50余名交警极寒天气执勤被冻伤
入冬以来,我国北方多数地方遭遇极寒天气。近日,本报新闻热线多次接到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民来电反映,当地最低气温持续在零下30摄氏度以下,并连下多场大雪,很多交警在执勤时被不同程度冻伤,当地百姓非常心疼,也非常感动。
哈尔滨的天气究竟冷到什么程度?交警们是否配备了足够保暖的衣物?城市交通管理有没有受到影响?带着这些疑问,记者赴哈尔滨蹲点采访。
零下22摄氏度也算“好天气”
“三九四九冰上走。”1月8日是“三九”的第一天,哈尔滨进入了一年中最冷的时期。记者就在这一天飞抵这座城市。
走出机舱前,广播里传来乘务员的提示:“哈尔滨地面温度零下22摄氏度,请注意保暖。”虽然一直生活在北方,但对于这个温度,记者并没有具体的概念和切身的感受。直到刺骨的寒风扑面而来,记者才真正体会到哈尔滨“冰城”这个名字的由来。不一会儿,记者的身体全部被冻透,连吸进鼻腔的空气都仿佛带着冰碴。记者在沿途看到,许多道路两旁还堆着厚厚的积雪。
哈尔滨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民警康勇告诉记者,这天对他们来说已经称得上好天气了,“现在气温已经回暖了很多,而且没有风。前段时间,最低气温曾经达到零下36摄氏度。”
低温大雪天气考验着这座城市的交通管理者。哈尔滨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支队长崔劲松说,哈尔滨的低温天气让交警们深受其害。入冬以来,已经有50余名交警被冻伤,受严寒天气侵害,很多人不同程度地患上了关节炎、风湿、心脑血管等疾病。
崔劲松的一番话更加激起了记者去一线一探究竟的强烈愿望。这几天,哈尔滨国际冰雪节刚刚开幕,于是记者决定先去探访为保障冰雪节道路通畅而紧张忙碌的交警支队松北大队的民警们。
执勤之前先吃一块生姜
松北区位于松花江北岸,风景名胜区太阳岛就坐落在这里。1月9日7时许,松北大队政委谢威和他的队友们已经站到了自己熟悉的路面上。根据交警支队的要求,所有执勤交警都要在7时之前到岗,遇到雨雪天气还要提前半个小时。
记者见到谢威时,他已经在松北大道上站了近两个小时。此时室外温度接近零下31摄氏度,他的睫毛、脖套上都已经染上了一层白霜。由于长年在路面执勤,他的手脚和脸颊已经被冻得伤痕累累,耳朵也被严重冻伤。
记者在路边和谢威攀谈,但没过多久,记者就感觉到身上的衣服被冻透了,双脚只能不停地跺着地面。
谢威告诉记者,受严寒天气影响,松北大队56名民警中的大部分人都患上了风湿、关节炎、“老寒腿”,4人患有心脑血管疾病,1人患有肾衰竭。
“所以,冬季在路面执勤必须做好防寒保暖工作。”谢威说。
除了比一般人多穿一条棉裤外,谢威在每天早晨上岗之前都要喝几碗粥,吃一块生姜,并用红茶和枸杞冲一大瓶水。“姜能御寒,枸杞茶可以保护肾,这么低的气温,在户外工作,对人的肾脏伤害很大,不注意保暖的话,就容易患上肾炎、肾衰等疾病。”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谢威在交警岗位上已经坚守了25年。因为长年“长”在路面上,他被别人取了个外号“铁孩子”。如今,“铁孩子”已经站成了“铁叔叔”。
9时许,交通高峰期过后,谢威开始开车在辖区巡逻。在车内,他向记者介绍了松北区的情况,“松北区是一个新区,由于紧邻松花江,这里的平均气温要比市区低两三摄氏度,并且江风大、雾气重……”
正聊着天,记者在车上意外发现谢威随身带着一瓶盐水。这瓶盐水让记者很好奇,它究竟是用来做什么的呢?
敬请关注下期“蹲点一线”报道。(记者 张年亮 冯锐 赵铎)
·交通铁路民航应对极寒天气 天寒地冻是否“人在冏途”
·交通、铁路、民航应对极寒天气保出行
·天寒地冻,是否“人在冏途”?——极寒天气看交通
·极寒天气里,露宿者需要的不止“刚性救助”
·极寒天气下,困难群体还好吗
·我国多省区市遇罕见低温 应急管理:经受极寒天气考验
·我国多省区市遇罕见低温 应急管理:经受极寒天气考验
·应急管理:经受极寒天气考验
·新疆铁路部门积极应对极寒天气 保证铁路安全运行
·北京全力保障供暖应对未来极寒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