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昆仑,茫茫雪原。发端于昆仑山口的叶尔羌河,从叶城出发流向浩瀚无垠的塔克拉玛干大漠深处。
2010年10月,帅气的蒙古族小伙巴塔·吾依特从大学校园步入了梦想已久的警察队伍。如今,2年多过去了,这个生在草原的小伙子经过在特警队、派出所和社区警务室的一番历练,已成为同事和群众眼里的业务能手。
脚板绘出社区明细图
巴塔所在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叶城县棋盘代尔瓦扎社区地处城乡接合部,面积1.2平方公里,有居民2600多人。叶城人都知道,社区有“三多”,即弱势群体多、出租房屋多、流动人口多。
刚踏进社区警务室,就连发3起盗窃案,这让信心十足的巴塔倒吸了一口凉气。他千方百计,虚心求教,尝试用网络加脚板的勤务管理模式,对辖区人口进行严格管理,即在走访辖区住户时,将每个住户的人口状况、房屋位置、家庭结构、成员信息、贵重物品(包括牛羊)照片等基础数据录入电脑,只须轻点鼠标,辖区情况一目了然。
协警艾力·托合提说:“巴塔就像个机器,白天干不完的,晚上接着干,我们经常一觉醒来,看到他还在电脑前录入信息。”就这样,3个月下来,巴塔磨破了嘴皮,鞋也磨破了几双,但他制的社区明细图,却成了辖区社会治安管理的重要工具。那3起盗窃案,也因为巴塔的细致走访很快被侦破。
和谐社区的“和事佬”
社区就像一个家,大事小情不断,有些事情还十分棘手。处理这些事务,不仅需要耐性,更需要爱心和智慧。否则,不当的调解会火上浇油,不当的处理方式会引来群众的不满。
去年冬天,居民赵某与民工张某等因琐事发生纠纷,动了手脚。巴塔闻讯前往事发地进行劝解。最终,双方握手言和。后来,这两人逢人便讲,要是没有巴塔,他们可能还会怒目相向!社区党支部书记布合力其木·阿合其说:“社区的大事小情,巴塔比我们还清楚。有了他,我们的工作好开展多了。”
后来,巴塔在开展法律法规宣传教育的同时,经常组织大家在一起算经济账,这个账就是打架斗殴成本账。一来二去,辖区好多年轻人都知道了打架斗殴不仅违法,还要赔偿相应的经济损失,每到火头上也都冷静了下来。
调解的纠纷多了,巴塔也总结出了经验,调解矛盾纠纷有“两宜两不宜”,即处理原则“宜解不宜结”、处理结果“宜宽不宜严”。多用说服、教育、感化的方式劝解、说和,使当事双方互谅互让,协商解决纠纷,从而和睦相处。居民买某与艾某原是邻居,后来两家人因房屋扩建闹矛盾。巴塔把两家请到社区警务室,耐心做双方工作,终于使两家解开了多年的“疙瘩”。去年古尔邦节前,两家人把巴塔请到家中表达谢意。
时刻把群众的事儿挂心上
巴塔说:“为身边人做事,为困难群众做事,哪怕很小很小,回头想来都觉得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居民杨某是位孤寡老人,2010年丈夫、儿子因病相继去世后,家里一片沉寂。巴塔了解到此情况后,默默地担起了照顾老人的责任,稍有空闲就到老人家里劈柴烧火,帮助老人买电买气。去年11月中旬,老人因病住院期间,巴塔多次到医院探望,还专门为老人买来生日蛋糕。老人出院后,拉着巴塔的手激动地说:“我现在没有了亲人,但万万没想到生日当天还能吃到蛋糕”,说着说着,老人流下了热泪。
原来,巴塔在平时走访辖区群众时,把孤寡老人的生日一一记在本子上,谁过生日就送去一份蛋糕。这些孤寡老人说,有党的好政策,有巴塔这样的好警察,他们会越活越长。
去年夏天,巴塔接到群众报警,流经县城的肖塔渠内有人落水。巴塔拦下一辆出租车赶往出事地点。盛夏时节,冰雪消融,渠水湍急,落水妇女在水中时浮时沉。危急时刻,巴塔来不及脱掉衣服,纵身跳入水中,奋力将落水妇女推上岸边,并立即送医院抢救。当得知落水妇女努某家庭拮据时,巴塔从湿漉漉的上衣口袋掏出300元钱给她。
因犯罪被判10年有期徒刑的居民吐某,去年6月刑满释放后,赌博、酗酒恶习难改,成了辖区的“麻烦制造者”。巴塔一次次去吐某家登门家访,换回的却是一次次“铁将军”把门。一天、两天、一周、两周过去了,巴塔家访热情丝毫不减,吐某最终开了门,将巴塔迎进屋。后来,巴塔在一家饭店帮他找了个卖烤肉的摊位。现如今,日子好起来的吐某生意越做越好,成了辖区小有名气的“老板”。(记者 窦晓文 通讯员 崔 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