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综治版> 各地经验

创新管理打造平安富裕柴河

2013-01-26 16:29:48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法制日报 

  创新管理打造平安富裕柴河

  黑龙江柴河林业局平安记事

  “往年子女都外出打工,只有我们老两口留守在家,年纪都大了行动不方便,每个月领工资、交电费收视费等事宜,最快也要忙活四五天,实在是太难了!现在好了,在一站式服务大厅10分钟就完成了,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转眼就实现了。”黑龙江省柴河林业局退休职工王军告诉记者。

  近年来,柴河林业局在积极推进平安建设网络化、信息化、社会化方面多措并举,广泛组织动员广大人民群众投身平安建设,创建人民群众追求的和谐平安。

  群众工作棚改15045户无一人上访

  柴河林业局,一个曾经傍企而兴、依企而盛的小桃源,却在计划经济年代过度采伐之后、市场经济环境下“天保工程”实施之际,陷入辉煌不再、一蹶不振的困境:社会功能断档缺项,工作生活举步维艰。上访连着告状,告状跟着伸冤,堵火车的、截汽车的、闯机关、围领导,成群结伙,斗殴成风,刑案不断……

  “柴河局是一个以林为主,工农牧渔为一体,兼有文教卫生、商粮饮服、建筑安装、森林旅游等行业的国有大型森工企业。出现如此混乱的景象是哪个领导都不愿接受的。”柴河林业局工会主席刘长青坦言。

  怎么办?怎么管?怎么改?怎么建?

  2007年柴河林业局新一届领导班子深刻认识到:想要“社稳”必先局稳,想要民富必须局强。必须站在对林区未来负责、对百姓民生负责的高度,用实际行动讲道理、认旧账。

  随后,一班人身先士卒,率先踏上了“企业管理创新,五大经营改革,盘活老化企业”的艰苦征程。

  “五加二”、“白加黑”工作精神,“一线工作法”、“三分之一工作制”,高标准、严要求、快节奏,一年当三年、三年化十年——在柴河大地上书写壮丽篇章!

  柴河林业局局长王敬先告诉记者:“3年中,柴河光动迁就有1万多户,为让职工群众事事明白,利益清楚,心无怨言,林业局认真研究下发了《棚户区房屋拆迁安置方案》,但其难度可想而知。令人称奇的是,动迁快拆迁快,整个林区无一人上访,局址建成楼房198栋,面积达102万平方米,惠及百姓15045户,住宅建筑总量比全局65年的总和还多14万平方米,3.7万人搬进了楼房,超过全局一半。”

  科技应用 GPS卫星定位让治安无死角

  新形势下,随着经济转型、企业改制,离退休人员激增,过去的“单位人”变成现在的“社会人”,流动人口大量涌入,综治维稳工作压力加大,以单位为中心的原有社会管理模式已力不从心。

  只有改体制,才能出活力。不能让社会管理创新滞后经营管理创新,一定要在“生产柴河”之外再造一个“社会柴河”,实现两个柴河共同发展。

  柴河林业局从林区实际出发,探索出了网格化社会管理模式,被黑龙江省森工总局总结推广——

  结合人口分布现状,柴河林业局将原来4个社区调整为9个社区,街道、社区重新划分两级行政管理、两级自治管理,实行社区内小区化、自治化、服务化;

  街道各部门原有的警务、居民委、环卫、物业、绿化等部门职能全部划分到社区,实行社区“块”上管理,部门“条”上指导;

  打造10分钟小城镇快捷生活服务圈,建立行政审批“一站式”服务大厅,面积856平方米,集23个行政审批部门、16个服务窗口为一体;

  建立集治安110、火警119、急救120、森防12119于一体的应急指挥中心,内设26平方米LED无缝电子显示屏、GPS卫星定位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

  “786个视频监控摄像头让柴河局址没有死角,林区有了大防控屏障的‘千里眼’,做到了社会治安的动态和常态管理。”柴河林业局党委政法委副书记孙忠发说。

  民富局强医疗教育是社会稳定之根

  “只有心中真正装着百姓,百姓才能相信你、理解你、帮助你。”这是王敬先开会时经常说的一句话。

  从职工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现实的问题入手,柴河林业局5年累计投入资金3.8亿元,为职工群众办实事50件,下大力气改善民生福祉。

  改扩建的小学、初中、高中,设施配备齐全,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才有的多媒体教学,如今柴河林业局每个教室都有,老师每人一台电脑,办公全部实现了现代化;3年累积投入资金2584万元,完成了4所直属中小学环境设施改造和规范化建设,职工群众不再为子女上学为难。

  医院面貌大变,累计投入资金3000余万元,完成职工医院环境设施整体改造和扩建及21个林场(所)、山下4个社区卫生所、两个分门诊的标准化建设,每年拿出120万元让利患者,患者转院率由2007年的40%下降到如今的3%。

  在职职工月平均工资由2007年的465元提高到现在的2398元,职工的自豪感、安全感、满意度不断提升。(记者郭毅张冲 通讯员吴洪杰)

[责任编辑:朱诗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