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综治版> 基层基础

30年,南通唐闸民警的爱民脚步不停歇

2013-01-26 11:52:23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人民公安报 

  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让做好事成为一种习惯。在江苏省南通市公安局港闸分局唐闸派出所,30年间,岁月变迁,人员更替,但爱民助民的传统不变,民警早已成为群众心中的“活雷锋”。

  日前,记者走进唐闸派出所,了解到不少鲜为人知的故事。一个个感人的爱民故事,留下的是一串串为民服务的深深足印。

  1月23日一早,江苏省南通市公安局港闸分局唐闸派出所民警杨有均就赶到新华园陈妈妈家里,陪老人到社区转转。临近春节,最让唐闸派出所民警放心不下的是辖区内数十位行动不便的“空巢老人”。在社区活动中心,老人们纷纷对记者说:“人民警察爱人民,好啊!”听到这些,民警们都感到高兴和自豪。

  退而不休的李光喜

  当年的“小李”已经退休了,但李光喜的爱民情怀,影响着警队的每一名新人

  “派出所,李光喜。”在唐闸,上年纪的人大都认识李光喜。在老李家里的橱柜里,刨子、锯子、斧子一样不缺,这些都是他当年工作时留下的,现在还常用来帮邻居修修补补。

  上个世纪80年代,民警李光喜喜欢在下社区走访中背着工具包东转转、西问问,这成为社区群众最为熟悉的一个身影。不论是谁家修个桌椅、搬个家具、换个灯泡,都愿意找他来。这样不仅方便了社区群众,还使他及时准确地掌握了社情民意。

  一次,家住新工房的83岁的老太太陈翠娥的屋子漏雨,李光喜冒雨爬上屋顶修房子,盖瓦、铺油毡子,整整在雨中干了1个小时的活儿。此后,老李一有空就到老人家里来坐坐。看到缺米少盐,他就不声不响地从街上买来了。就这样,李光喜一直精心照顾老人,直到老人离开人世。

  “爱民是港闸新警的第一堂课。”港闸分局政委支建明介绍。30多年过去了,当年的“小李”已经退休了,但李光喜的爱民情怀,影响着警队的每一名新人。

  新华园有个“贴心侄子”

  感动不已的陈素英老人悄悄地找到电视台,希望通过电视台将这些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感人事告诉大家

  在唐闸新华园有这样一对特殊的“亲人”。他们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采访中,记者见到了当事人陈素英老人。说起她的“亲人”——社区民警杨有均,老人激动万分。

  陈素英老人身患糖尿病、高血压,仅靠每个月400多元的低保维持生计,女儿在外地工作,无暇顾及老人的生活。这一情况引起了社区民警杨有均的关注。这些年,杨有均逢年过节都要去看望陈素英老人。去年过年,杨有均特意为老人买了米、面、油、糖,还给老人买了不少常用药。

  前不久,感动不已的陈素英老人悄悄地找到电视台,希望通过电视台将这些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感人事告诉大家,感谢公安机关培养出了这么好的民警。

  大南新村的“铁搭档”

  2008年,黄熙军和曹妈妈开始在一起维护小区治安工作,几年来,身体多病的曹妈妈也成了黄熙军的一大牵挂

  民警黄熙军和曹玉坚老人的组合,是大南新村居民最信任的“老娘舅”。不论谁家有个磕磕碰碰的,只要他俩一出面,事情就解决了。

  说起这对“搭档”的情谊,那就一个字——“铁”。曹妈妈是社区的治安联络员。2008年,黄熙军和曹玉坚老人开始在一起维护小区治安工作。同时,身体多病的曹玉坚老人也成了黄熙军的一大牵挂。

  翻开黄熙军的记事本,记者看到上面详细地记录着曹玉坚老人身体复查、换药的时间和需要补买的药品。自从结对的那天起,每到去医院复查的日子,黄熙军都会早早地出现在老人家门口。黄熙军的悉心照顾,让老人打心眼里感到幸福快乐。

  “每周二、四是所里的群众联系日,雷打不动!”唐闸派出所所长王浩告诉记者。唐闸民警是闲不住的,爱民的脚步依旧忙碌,爱民的故事还在继续……(记者 赵家新 通讯员 陆 扬 曹钰华)

[责任编辑:朱诗瑶]
相关报道

·凡人善举大山深处谱写大爱 江苏南通民警集体献爱心四年不间断
·李小敏参加南通代表团审议不断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
·江苏南通:宣传画册让代表眼前一亮
·江苏南通交巡警正规化建设提升队伍战斗力
·“智能110”来到南通渔民身边
·江苏南通经济开发区检察院举办预防犯罪知识讲座

·江苏南通经济开发区检察院举办预防犯罪知识讲座
·南通公众法治环境满意率提升
·江苏南通:检察工作站促进和谐拆迁
·宁夏南通首办新法法律援助案
·南通崇川:首次讯问,嫌疑人就得到法律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