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综治版> 基层基础

天津张家窝镇积极探索社区网格化管理调研报告

2013-01-25 13:16:41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天津日报 

    编者按:《天津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动态》第95期,刊发了调研文章《农村社区网格化管理新探索》,报道了张家窝镇在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的同时,紧紧围绕农村新社区“谁来管、管什么、怎么管”等问题进行了积极思考和尝试。本期予以摘要刊发,供参考借鉴。

    随着张家窝镇示范小城镇建设的加速推进,农村居民快速向城镇转移,对政府管理和服务提出了新课题,该镇党委在加速城市化发展的过程中,注重理性思考,面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新思路新举措,围绕农村新社区“谁来管”“管什么”“怎么管”等问题,对农村新社区网格化管理进行了有效探索,将过去被动应对问题的管理模式转变为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提升了管理能力和水平。

    加强“三个建设”,解决“谁来管”的问题

    张家窝镇是天津市第二批示范小城镇建设试点镇,也是全市31个示范工业园区之一。该镇镇域面积44.5平方公里,下辖16个村、4个居委会,常住人口9万人,其中户籍人口3万人。从2009年开始,张家窝镇提出了“统筹三区发展,打造一流城镇”的发展目标,全面启动了农村居住社区、农业产业园区、示范工业园区建设,并取得阶段性成果。特别是农村居住社区作为“三区”建设的龙头,总投资87亿元,建筑面积207万平方米,覆盖全镇16个村、10530户、3万人口。截至目前,己累计投资61.2亿元,建成149万平方米。其中,90万平方米实现入住,59万平方米正在进行综合配套,5个村实现整体还迁。在农村居住社区建设中,该镇引进了新加坡城市设计和管理理念,改变了原来以村为主的管理方式,组建以居民委员会、邻里和居民小组为主体的新型网格化社区管理体制,按照500人为一个邻里中心、2000户为一个社区的标准,成立了新京福里、杰盛里、张窝村瑞欣家园等一批设施一流的社区服务中心,每个社区设一个综合配套服务区,容纳了商业、幼儿园、菜市场、超市、快餐、医疗、社区服务等11种业态,有效改善了农民的居住生活环境。

    随着新社区的陆续建成,张家窝镇通过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规范社区管理机构建设,推进“自治型”社区建设,着力解决新社区“谁来管”的问题。在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方面,建立健全了社区基层党组织体系,在各小区、楼栋、文体队伍、社区组织中设置党支部或党小组,形成以社区党支部为网格核心,居委会、社工站、业主委、物业公司共同参与的“五方联运协调机制”,充分发挥了党组织在社区建设中的领导者、组织者和推动者的作用。镇党委出台实施了《关于加强小城镇社区党建工作的意见》,把社区党组织建设纳入目标管理考核内容,以制度化途径巩固党在基层的执政地位,实现党组织全覆盖。在规范社区管理机构建设方面,成立了示范镇社区管理委员会,下设三个办公室,切实加强对社区建设的综合管理,完善服务职能。社区事务办公室依法负责社区内的所有管理服务事宜,城管和综合执法办公室依法行使社区外的所有管理服务职能,居民素质提升教育办公室对社区居民开展系列强化教育培训活动,培养居民社区意识,加快推进由农民到居民的转变。在推进“自治型”社区建设方面,进一步理顺了镇政府与居委会之间财权事权关系,实行责权利相统一,明确社区居委会职责分工,推动社区“去行政化”管理。成立了各类协会和志愿者团体等群团组织,发挥支部成员、楼栋长、村民代表、群团组织成员在社区自治方面的作用,组织群众参与社区管理。建立健全了居民民主参与机制,对于稳定且参与度较高的居民给予适量补贴,增强居民广泛参与社区自治的积极性。推进社区事务公开,提高群众的知晓率和满意度。

    实施“三大工程”,解决“管什么”的问题

    新社区的建成入住使越来越多的“村里人”“单位人”向“社区人”转变,生活环境的改变必然要求人们的生活习惯、消费理念、精神状态也要随之转变。然而部分居民虽然已经“洗脚上田”,却未能“换脑进城”,在村居时代形成的意识和观念在短期内无法改变,如在楼道乱堆杂物、车辆乱停乱放等不大明现象还时有发生,社区管理难度较大。

    针对这些问题,张家窝镇牢固树立了“农村城镇化关键在人的城镇化”这一理念,准确把握网格管理关键点,针对新社区居民构成状况,实施居民素质“上楼”工程、便民服务“下移”工程和社区公共服务提升工程,着力解决“管什么”的问题。他们坚持以人为本,推动村民素质“上楼”。该镇充分发挥党群组织和社区各类组织作用,对文明创建工作齐抓共管、整体推进,进一步加大对乱停乱赦、毁绿种菜、乱倒垃圾等不文明行为的执法力度,形成宣传、倡导、激励等合力。建设完善文体活动场所,成立了文艺团队,举办了各种竞赛表演、健康讲座等文体活动,不断推进社区文化建设,提高居民文化素养。通过“五好家庭”“道德模范”、“孝顺媳妇”等创建和评选活动,树立文明典型,起到“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示范引领作用,提升社区居民的文明素养。以增强新社区凝聚力为宗旨,实施便民服务“下移”工程。(下转第19版)

    (上接第17版)按照“相对集中、服务便利”的原则,整合了镇社会服务中心和社区“一站式”服务资源,建立和完善了社区治保、调解、信访服务、计划生育服务、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党团员服务、老年人服务等“一站式”窗口。同时,将“民生类”审批服务事项下放到社区“一站式”窗口办理,有关部门充分授权给“一站式”服务窗口事权,让社区居民不出社区就能办理日常生活相关的审批。加大财政投入,实施社区公共服务提升工程。建设了滨河公园、社区文体中心等一批上水平、上档次的社区公共基础设施,提高了居民生活的便利度。为居民创造了自主就业和创业的条件和平台,引导社区居民从事社区服务、家政、养老等生活性服务业,扩大了就业面。加强了社会保障和救助力度,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开展社区救助服务。提高了社区卫生服务水平,健全和完善了社区卫生医疗服务站所,方便了居民就医。

    完善“三个机制”,解决“怎么管”的问题

    社区人员构成的多元性,也导致了经济利益的多向性、生活方式的多样性、人际关系的复杂性。这里既有刚还迁的农民,也有原来在商业小区居住的外来市民和其他流动人员,原有的社区管理模式和管理体系已不能适应当前社区发展,这些都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张家窝镇强化网格管理张力,完善民意诉求机制、民意办理机制和服务保障机制,着力解决“怎么管”的问题。完善民意诉求机制,建立统一的社区基础信息数据库,打造社区综合管理服务信息平台,及时录入居民服务需求信息,实现信息“一次采集、多次使用,一家采集、多家使用”。同时,推进镇社会服务中心建设,实行相关职能部门定期到“中心”接访包案,发挥好便民服务“大超市”、矛盾纠纷“吸附器”和信访案件“终端机”的作用,确保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镇。完善民意办理机制,针对居民提出的诉求问题,实施“三提四责五议”办理机制,即在提事方面设立民情员收集信息提事、社区干部收集信息提事、党支部收集信息提事三种渠道,提出拟处理或办理事项;“四责”即定责、履责、述责和考责;“五议”即对提出的拟办事项采取“分片议、分专题议、党员首认、民主决议、群众评议”五种方式履行程序和办理。完善服务保障机制,社区服务以镇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为总站,各小区分设工作站,承接行政工作落实,推行网格责任制,实现社区精细化管理,提升了社会管理与服务的专业化水平。接照“知识化、年轻化、专业化、职业化”的原则,加大了社区专业人才培养,以组织推荐和公开招聘相结合的方式,组建了一支专业化水平较高的社区工作者队伍,推进了社区工作者职业化。同时,每年安排新录用的公务员进入社区锻炼,推动社区工作水平的提升。

[责任编辑:闫天舒]
相关报道

·网格化是实践群众路线与创新社会管理的载体
·天津:加强消防安全“网格化”“户籍化”管理
·广东中山首推消防安全网格化模式
·河南洛阳社区网格化管理推进警民关系和谐
·承德“四有一创”活动促进社区网格化管理格局形成
·广西消防力争实现消防网格化

·广西消防力争实现消防网格化
·河南巩义:网格化警务让刑案下降44.1%
·山西:“网格化”消除社会管理真空
·四川绵阳:加强“网格化”巡防
·展示公安亮点 打造警务品牌 任城创新实有人口网格化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