削峰尝试难敌回家“刚需”
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周孝正认为,中国人的乡土情结,是春运客流集中暴发的原因之一。在这个变迁的时代,在外工作的游子们,选择在春节回家团聚,重温家庭的价值。
正如歌里唱的,“有钱没钱,回家过年”,“过年”和“回家”的紧密联系,流淌在中国人的血液里。
1月4日,在东莞实铭五金厂工作的王文国为了保护工友,被机器砸伤了脚,需要住院治疗。大家都劝王文国别回家过年了,但是王文国态度坚决:在外打工一年,回家过年,是他大半年的盼望。
和王文国一样的打工者还有千千万万,加上探亲流和学生流,汇聚成巨大的春运客流。有专家指出,解决春运难题,不能只靠增加运力,还要从疏解客流上想办法。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在广东等地出现了春节期间“逆向而动,反向团圆”的现象。
在广州从事广告行业的凌浩,今年将再次把在湖南的父母兄弟接到广州来过年,这是他们全家第四次在异乡“反向大团圆”了。春节前夕,广东地区北上回家的客流汹涌澎湃,逆春运客流来广东过年的旅客也络绎不绝。
记者从南航等航空公司获悉,春节前后,一些航空公司还推出“广东团圆”机票,在指定时间经广州和深圳两地的往返机票甚至低至2.5折。
一些企业也针对自身情况出台了鼓励措施。广东明朗生活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朗介绍说,他们的产品主要外销,春节期间也会留下一部分员工,因此他鼓励员工的配偶、孩子来广州过年,公司为来广州的员工家属报销路费,还组织游览活动。
然而,这种“反向团圆”毕竟不是主流。据统计,去年下半年,珠三角各地企业外来务工人员约2670万人,预计返乡人数约2200万人。
同样是出于疏解客流的目的,有人提出,应当调整假期,落实带薪休假制度,让劳动者可以更灵活地安排休假。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就曾多次提出,春节假期过短是造成客流量集中的重要原因。国外的圣诞假期有10多天,而我们人口多,国土面积大,春节假期却只有7天,造成客流量集中。
有专家在接受采访时说,反向团圆等疏解客流的措施,恐怕很难从根本上改变春运的格局,对于很多人来说,春节回家相当于一种“刚需”。
城镇化能不能缓解春运难题?
春运难题如何破解?一些学者将春运难题的形成归于区域经济发展失衡、城镇化程度低等深层次的原因。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乔新生说,生产力要素配置的不均衡是导致春运出现的直接原因。东部沿海地区拥有大量的资金、技术和市场,而中西部地区则出现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化解春运问题的根本途径在于尽可能实现生产要素的均衡配置,将大量的资金、技术转移到中西部地区,吸纳当地的就业人口。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叶裕民特别指出,目前的城乡二元体制使得外来务工者很难融入打工地城市,影响他们享受到包括居住、子女教育等在内的公平待遇和公共服务,他乡无法为家,遑论在工作地团聚。
中国社会科学院王春光教授认为,解决春运难题,需要依靠正在进行中的城镇化,尤其是就地推进城镇化。如果能推进产业转移、加大公共投资,创造就业机会,更多人就可以在本地就业,平时就和父母妻儿在一起,也就不存在春节回家的问题了。
而周孝正则认为,如果城镇化只是让农民上楼,扩大城市的范围,不破除城乡分割,给农民提供足够的就业机会,就无法阻止流动人口涌向几个大城市打工。他认为,城乡一体化才是正确的方向。
叶裕民说,春运是个综合的大系统问题,要使其良性运转,并不能靠单一因素作用。而每一影响因素也自成一个小系统。例如,城镇化本身就是综合问题,推进城镇化,不仅仅是农民上楼、扩大城镇规模,公共服务均等化也是题中之义,相关制度建设和改革必须跟进配合。如果我国最终达到高度的城镇化,制度跟进,加上铁路运能合理提高、管理服务改善,春运或许就将不是难题。
·铁道部:农民工是铁路春运的重点
·新华时评:清除“路障”春运方能畅行
·公安部召开春运交通管理工作视频会全力以赴保安全
·春运前探访“火车医院”
·公安部召开春运交通管理工作视频会
·加大列车检查力度 确保春运安全
·加大列车检查力度 确保春运安全
·[视频]公安部交管局发布春运出行提示
·湖南交警谋划春运交通管理与主题服务活动
·2013铁路春运服务大厅上线
·山东滕州:春运车辆忙“安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