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是四川省泸州建设现代化“中国酒城”的开局之年。泸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围绕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打造一流队伍,争创一流业绩”战略目标,确定“1234”五年规划,制定40余项制度规范管理,以文化人抓队伍建设,全力护航“中国白酒金三角”核心腹地建设。
目标:看“1234”规划定思路
理念决定方向,思路决定出路。
2011年底换届以后,泸州中院新一届党组分析面临的新形势,确立了全市法院“1234”五年发展规划。即明确一个目标,把泸州法院打造成“公正廉洁、规范文明、工作一流、环境优美、人民满意”的全国一流法院。突出两个重点,不断提高案件质量、不断提高队伍素质。深化三项工程,深化审判管理、风险防范、文化建设三项工程。分成四步走:第一步,把2012年明确为“规范化工作、精细化做事、网格化管理”强基固本工作年;第二步,将2013、2014年定位为创新年、发展年;第三步,2015年,工作全面再上新台阶;第四步,2016年,完成审判法庭重建、扩建任务,软、硬件全面升级,全面实现上述目标。
该院认真调研出台《关于为我市“156”发展战略提供司法保障的若干意见》,严厉打击制贩假冒名优酒以及假冒注册商标的犯罪行为。主动服务园区建设,设立园区法庭,积极调研企业中的涉法、涉诉工作,主动提出司法建议,提供法律服务。
方式:靠40余项制度管人事
不以规矩,无以方圆。科学管理是点石成金的魔杖。
2012年,泸州中院始终坚持“用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以制度建院”,共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方案40余个,对审判工作、公文处理、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关党建、干警日常行为等11个方面的工作进行了全面规范。把2012年的重要工作梳理为重点工程、规范化工作、业务工作、司法公开、司法政务5大类共52项具体工作,明确责任领导、责任部门、责任人和完成时间,成立了督查办公室,落实专人督办,每月发出工作任务完成情况通报。
泸州市委书记刘国强在2012年10月12日视察泸州中院时指出:“全市法院队伍素质高、精神面貌好,能够按照市委要求努力工作,取得了很好成绩,争创‘两个一流’成效明显,为泸州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泸州中院作为全省三级法院中唯一的一个全国文明单位,要保住这项荣誉,争取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队伍:用惩防体系抓素质
“形象系于公正,法威存于民心”。泸州中院坚持从严治院,抓班子带队伍,抓党建促队建,队伍素质和凝聚力不断提高。
该院党组始终坚持把班子建设作为队伍建设的第一要务抓紧抓好,坚持做到“从我做起、向我看齐、对我监督”,努力创建一个团结、务实、廉洁的班子。泸州中院深化惩防体系“系统化、标准化、常态化”建设工作,针对不同部门的不同权力种类,在各个权力流程环节查找廉政风险点,逐个制定防范措施。泸州中院连续12年荣获全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一等奖,继续保持零违纪。
同时,泸州中院深入开展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和“人民法官为人民”、“警民亲”主题实践活动,狠抓法院党的建设、司法能力建设,提升干警素质。实施“青蓝工程”,采取师徒“一对一”帮带、“多岗位锻炼”、“上挂、下派”锻炼和集体培训等措施,促进青年干警尽快成长。开展司法技能竞赛活动,对庭审和裁判文书进行“两评查”,提升法官庭审驾驭水平和裁判文书质量。修订完善遴选法官等规章制度,确定了“遴选为主、招录为辅”的进人原则,将选调、录用中级法院法官学历明确为硕士研究生以上。
精神:以文化人鼓干劲
法院文化是法官群体的灵魂。
2011年底以来,泸州中院坚持“以文化人”,大力加强人民法院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建设。
该院制定印发《关于加强法院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和《文化建设五年规划》等规范性文件,指导督促全市法院的文化建设工作;总结提炼了“尚法、厚德、为民、创优”的“泸州法院精神”,确立了“公正廉洁、博学笃行”八字院训。全市两级法院持续加大物质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打造了不同风格和主题的“文化墙”、“文化长廊”。
精神文化建设带来审判业绩。2012年,全市两级法院受理各类诉讼案件31722件,同比上升16.3%,审结30800件,结案率97.35%。全市法院执行收案4434件,执行4316件,执结率97.34%,同比上升0.7个百分点。2012年,泸州法院的审判质效综合指数位列全省第二,7个区、县法院的审判质效综合指数均达到全国一流标准。
2011年底,泸州中院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文明单位”称号;2012年相继被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确定为全省法院“文化建设示范单位”和“争创‘两个一流’示范中院”。(曾 莲)
·四川泸州“魔鬼路段”车祸频发 一月内死伤超10人
·四川泸州“司法大拜年”系列活动温暖民生
·泸州法院系统开展司法警察处置突发事件演练及专业技能考核
·泸州消防支队刘虎:清淤的参谋长
·四川泸州:消防安全重于泰山 2012年119消防宣传周活动正式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