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综治版> 试点传真> 贵阳

贵阳着力构建法治主导型的社会管理创新模式

2013-01-24 15:20:36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贵州日报 

    二、积极构建法治主导型社会管理创新模式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就是要突出重点,攻克难点,从社会管理最基础、最薄弱的环节抓起,深入推进法治建设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新突破,积极构建法治主导型的社会管理新模式,实现法治化的社会管理和社会管理的法治化。

    提高公民法律素质是切入点。公民法律素质的高低决定了地区法治化建设的程度,只有公民具备了较高的法律素质,才能理解立法的本意就是规范和制约公共权力,保护民众合法权益,维护社会正常秩序;才能有效行使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等民主权利;才能树立遵纪守法的观念,养成依法办事的习惯;才能健全基层自治组织和民主管理制度,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才能充分调动参与法治化进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提升公民法律素质的提高,不仅要“普法”、“学法”、“知法”、“懂法”,关键是要围绕全社会尊法、崇法意识的主题,着力培植公民的权利义务意识、法治心理和法治习惯。为此,要切实转变法制宣传方式,在过程上实现由单向传输到双向互动的转变;在内容上实现由条文规则灌输向法律思想、法治理念传播的转变;在机制上实现由程序形式到社会效果的转变。要通过多层次、全方位、多样化和持续不断的法制宣传引导,持之以恒地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思想道德建设和充分尊重公民权益、需求、意愿与价值的法治实践,培育全民法治精神,使之为社会管理创新奠定坚实的思想和行动基础。

    提高领导干部依法行政和运用法律管理经济社会事务的本领是着重点。加强社会法治建设,关键是要提高领导干部的法治意识,要健全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制度、坚持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法和领导干部法制讲座制度、建立领导干部法律培训制度、完善领导干部自学法律制度、确立重大事项决策法律咨询制度,加强对领导干部法律知识的考试考核。通过这一系列学法用法制度的实施,进一点提高领导干部依法行政能力,真正成为学法、懂法、用法、守法、护法的楷模。

    提高公职人员法治理念是突破点。要推进社会法治建设,就必须对公职人员深入进行以“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要求其时刻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从而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益,真正实现法治建设的政治意义。

    狠抓执法,确保公正高效。改革开发以来我国的法治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总体上解决了有法可依的问题。但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问题在一些行政执法部门依然十分突出。其原因是有的部门行政权力过于集中,极少数领导干部法治思想薄弱。此外,前些年由于比较注重经济发展的立法,针对社会建设的立法相对滞后,加上现有体制机制、文化传统习惯、部门利益影响而致法律法规没有得到切实有效的实施。当前,要切实把社会管理创新与法治建设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建立健全法律法规,才能以社会管理创新“点”的突破来推动法律体系“面”的逐步完善。

    规范权力,防止公权力滥用。要切实做好行政复议、行政赔偿和行政诉讼等工作,完善行政执法行为的矫正机制,切实保障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转变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要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加强宏观调控,减少微观干预,强化服务引导;进一步细化就业促进、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住房保障、教育、医疗卫生、科技文化、人口和计划生育、公用事业、政府信息公开等涉及民生的服务保障问题并明确工作要求,对政府服务主体和方式作出界定,以推进实现政府服务管理的法治化。建立健全和规范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相关运行机制,坚持以法治建设为先导,确保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抓深抓实抓好。

    以强化司法公正高效为保障,深入推进法治建设和社会管理。司法机关是社会管理的重要责任部门,司法机关的每一项工作都与社会管理密切相关。因此,司法机关要紧紧围绕“公正与效率”的主题,稳步强化和推进司法公正,促成法治价值目标的实现。重点要以司法体制改革为突破,切实解决指导思想、体制机制、队伍建设等自身建设诸多问题。一是要强化司法保障:不仅要为司法机关提供足够的保障经费,还要通过制度约束,确保司法机关独立行使检察权、审判权;各级领导干部尤其要增强依法履职意识,对具体案件尽可能不过问、不批转,引导公民依法维权;要为司法人员提供优越稳定的执业保障,以司法中立、公正来重塑司法机关新形象。二是改革司法管理方式:以司法质效的提升取信于民。三是推进职业化建设:目前,基层司法人员工作压力大、社会风险高、收入比律师低,有的基层法院编制多年缺编。社会管理创新中要进一步加强司法职业化建设,推进建立严格科学的法官、检察官选用和监评机制,加强职业意识、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进一步提升司法机关整体素质。

    以强化法律服务保障为手段,深入推进法治建设和社会管理。法律服务保障在推进法治建设过程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本文讲的法律服务是指的“法律大服务”的概念,从立法层面看,法律服务的强化能够为加强地方立法提供智力支持,促进立法质量的提高;从司法层面看,法律服务的强化能够在司法活动中起到制衡作用,促进规范司法行为,实现司法公平正义;从执法层面看,法律服务的强化能够更好地为党委、政府当好参谋助手,促进依法执政和依法行政;从守法层面看,法律服务的强化能够教育群众知法守法,有效引导群众依法表达诉求,解决利益矛盾。法律服务是针对人的,社会管理说到底也是对人的服务和管理,推进法治建设,强化社会管理创新,都离不开法律服务保障工作。对贵阳市而言,重点是要进一步强化对流动人口、特殊人群的法律服务保障和社会管理,尤其是有关部门要尽快研究制定出流动人口“积分管理办法”,以该办法的实施为突破口,积极探索户籍制度改革的方式方法,通过加强对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的法律服务和保障工作,切实维护流动人口的各项基本权利,努力实现全体公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公民“无差别”待遇。

    法治建设是推动科学发展的需要、实现公平正义的保障、维护社会稳定的抓手。在社会管理创新中必须加强民主法治建设,只有以法治理念为指导,以法制体系、法治程序和规范为支撑,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才能真正实现良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效益。

    (作者为贵阳市委政法委副书记、市综治办主任)

[责任编辑:闫天舒]
相关报道

·在“三改一化”进程中加强党的建设与社会管理创新研究
·南京法院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纪实
·吉林辽源:检察工作服务站参与社会管理创新
·公安机关需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努力提升管理服务水平
·山东公安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提升管理服务水平
·"政法微博与社会管理创新"峰会

·"政法微博与社会管理创新"峰会
·[视频]张昌尔在宜昌调研时强调:开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新局面
·法律监督机关应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积极作为
·小法庭谱写社会管理创新大文章
·以法治评估促进社会管理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