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冬天特别冷,在营口街头,很难见到流浪人员,他们“有的回家了,有的住在救助站”。
救助考验着一座城市的良心,它让流浪者脱离街头的恶劣生存环境,让他们能够有尊严地生活。
营口市严格实行救助管理站开放式救助和24小时服务接待,在冬季加大街面巡查次数和密度,送棉衣、棉被、吃喝到身边,主动询问是否需要救助,同时放宽救助条件,“先救助后甄别”。
营口市救助管理站作为全省两家全国救助管理机构等级评定为二级的救助站之一,在这个被称为救助流浪乞讨人员“最后一道防线”的地方,记者感受到了寒冬里的一股暖流。
1月9日下午,43岁的洪成(化名)躺在营口市救助管理站1号残疾人房间的单人床上,拉了拉盖在身上的棉被。从去年11月28日到救助站,双下肢残疾的洪成每天午餐和晚餐都能吃到米饭和肉,还有人帮他洗澡。洪成的床头上有一个应急按钮,可以随时召唤服务人员,室内有独立卫生间,墙上的温度计显示,当时室温为23℃。
而此时的营口街道两旁,是厚厚的白雪,营口市救助管理站副站长万刚驾驶着救助巡查车,载着几位同事穿行在市区的大街小巷,搜寻着流浪乞讨人员的身影。当天早上,万刚将一名流浪人员送上北行的高铁列车,后者将在两名救助队员的护送下,回到流出地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万刚介绍说,救助队一共10人,分两个班次,每班连续值班24小时。东升商业街、市府路商业街、立交桥下、客运站、西大庙……十多个重点区域,还有老边城区、产业基地、市内老旧弃管小区。每一处,一个班至少要转四五遍,每天要在市区行车400多公里。
去年11月,贵州省毕节市5名流浪儿童垃圾箱内取暖中毒死亡。营口市领导作出批示:请民政部门采取有力措施,坚决防止类似事件在营口发生!为保障流浪乞讨人员安全过冬,市救助管理站进一步加大街头主动救助和流动救助力度,制定了冬季救助方案。
巡查车驶到营口市长途客运站门前,负责看车的老大爷还没等车停稳,就向巡查车摆起手:“没有!没有! ”市救助管理站副站长万刚回道:“好,谢谢! ”万刚告诉记者,救助队人员有限,但他们每天多次的巡查行动,得到了车站、商场门口很多看车人员、门卫的支持,无形中增加了巡查力量。
加大巡查力度的同时,救助管理站展开拉网式排查,将市内易流浪走失人员进行登记造册,建立救助服务档案。为防止易流浪走失人员盲目外出,救助管理站根据拉网式排查情况,采取走访社区、入户等方式进行指导,提出帮扶建议,强化相关监护人的责任意识,共同做好易流浪走失人员的管理。他们还启动了社区(村)救助点、街道办事处(乡镇)救助中心和救助站三级城乡救助网络,发挥志愿者队伍灵活、机动、快捷的优势,确保冬季救助工作无遗漏、无死角。
救助管理站实施救助的对象为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即:自身无力解决食宿,无亲友投靠,不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或农村五保供养,正在城市流浪乞讨度日的人。虽有流浪乞讨行为,但不同时具备上述条件的,不属于救助对象。对因偶遇失窃、务工无着而无处食宿等发生临时性困难的,可在弄清情况、履行必要手续的前提下给予救助。
恶劣的寒冷天气下,营口市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条件放宽了,以“先救助后甄别”为原则,努力确保不漏救一人,防止因得不到及时救助而流浪街头的情况发生。对流浪乞讨人员,按照“自愿受助、无偿受助”的原则进行救助;对不愿入站接受救助的人员,救助站将御寒衣物和食品送到身边,在尊重意愿的前提下进行保护性救助;对职业乞讨人员,劝导其进站或返乡。
在此基础上,营口市加大了冬季救助宣传,在城市主要干道和繁华路段设置救助引导牌12个,在社区救助点设置救助标志牌126个,向沿街商铺和市民群众发放救助联系卡数千份,当地新闻和广播媒体每天常规播送提示广告18次,救助热线24小时畅通,救助站大门24小时敞开。
于是有了这样一组数字:入冬以来,营口市救助管理站发放御寒物品87套,提供医疗救治20人次,资助返乡27人次,护送25人次,累计救助130余人次。
天气很冷,救助站里很暖。 “站内温度能达到二十三四摄氏度,对于长期流浪人员,入站后站里工作人员都要为他们洗澡、理发、换新衣服。因为救助站属于临时救助,时间较短,所以床单都是一人一换洗”,救助管理站站长段维杰介绍说。这所全国救助管理机构等级评定为二级的救助站最多可同时为400人提供食宿,记者在一楼走了一圈,浆洗烘干间里电器正在运转,淋浴间放置着残疾人座椅,药房和治疗处置室里,常用药品和医疗设备摆放有序。
营口市救助管理站除了提供食宿,已经有了职能延伸的苗头,如何把临时措施转化成长效措施,他们正在探索。他们协调营口市第一专科医院等单位,医院的志愿服务人员在有需要时到救助站对流浪人员进行一对一的心理救助和行为矫正。去年12月12日,他们救助11名到营口讨薪未果的农民工,积极协调该市劳动监察部门解决问题,8天后分别送农民工返回安徽、内蒙古、黑龙江等地;这一套人马,还同时承担未成年人的教育矫正和遭受家庭暴力妇女的庇护等工作。记者/张继驰
·北京救助体系全面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四川省探索紧急救助办法 解困难老干部燃眉之急
·【专题】流浪人员救助:点亮爱心明灯 大庇天下寒士
·浙江台州椒江成立“海上救助联盟”
·流浪人员救助
·流浪救助这样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