掏出手机,定位GPS位置,中山市三角镇结民村的小梁对着一家理发店的通道、出口、厨房各个出现消防隐患的地方快速拍照,轻按“上传”键,不用多长时间,数十公里之外的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平台即可对全市各镇各村的消防情况一目了然。
从去年开始,村计划生育巡查员小梁又多了一个新身份“网格员”。在中山,这样的“网格员”共有1096人。他们身后,是一个庞大而密集的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体系——24个镇区大网格、278个村(社区)中网格以及1096个由村(社区)内的责任片区构成的小网格。
忙而不乱的“网格员”
“看看肚子也查查屋子”,GPS定位防偷懒、拍照上传晒隐患
去年3月,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以下简称“网格化”)平台正式在中山上线。自此,一张看不见的网络将中山划分为24个镇区大网格、278个中网格(包括153个行政村和125个社区网络)、1096个小网格。
在中山市三角镇综治维稳中心,记者看见,该中心设立了消防安全网格管理中心,由综治维稳办专职副主任担任中心主任,并配备了1名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专职联络员,负责全镇网格化管理统筹工作;下属的7个村则对应为消防安全管理“中网格”,由村综治信访维稳工作站主抓,各个中网格根据实际工作情况分别划分了6至13个不等的小网格。
“受资源限制,不可能配专职人员。网格化平台依托的是原有的综治架构,工作人员要兼担6大职责,这样投入少,效率高。”中山市副市长、公安局局长谭培安直言,要转变任何新举措一上马就要讨编制、建立“专职”队伍的观念,这并不科学。
除了负责治安巡查、信访维稳、环境卫生监督、流动人口管理、计划生育外,基层工作人员又多了一个新身份“网格员”。
“网格员”的日常工作被民间简称为“看看肚子也查查屋子”。每次执勤,“网格员”不仅要留意屋内妇女肚子是否大了、有无违反计划生育。根据要求,“网格员”日常检查包括室内消防通道不得堵塞、不准使用易燃可燃分隔装修房间、灭火器配备要求等12项。
中山消防支队支队长王帅介绍,“网格员”一旦检查发现隐患,手机直接拍照上传,系统自动定位GPS位置,精准、高效,而“简便式”系统也给身兼六职的消防员“减了负”。
全民消防的思路
重奖举报火患,3年发出258.8万元奖金;建立覆盖全社会的消防安全责任制
从2008年开始,中山消防在全省首创“三分三定”模式--分部门、分区域、分重点,定人、定岗、定量进行消防监管。2009年,中山开全国先河实施企业“三合一”火灾隐患举报重奖制度,对举报“三合一”企业的举报人给予罚款额50%的重奖。随后,举报范围不断扩大,2011年10月,《中山市消防违法行为举报奖励暂行办法》正式实施,进一步扩大了火灾隐患有奖举报范围,将公众聚集场所消防安全重点单位营业期间安全疏散违法行为、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违法行为、消防安全重点单位自动消防设施违法行为等三类消防违法行为也纳入有奖举报范围。
王帅介绍,举报重奖制度施行3年多来,中山消防共开出罚单517.6万元,其中258.8万元发给了举报人,另外一半上缴财政。
然而,随着监管的深入,中山消防发现最棘手的问题——“三小”场所(小商铺、小作坊、小娱乐场所)消防管理不到位、社区消防监管走过场等“失控漏管”问题并未根除。
根据2012年数据统计,中山全市各类“三小”场所120余万间、出租屋90余万间。2010年至2012年三年间,全市“三小”场所和出租屋火灾事故占火灾总数的46.5%,其中亡人火灾占总数的100%,且所占比例呈逐年增长趋势。
这也就促成了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的最终成型。
在原先“三分三定”的基础上,中山消防依托综治,对全市进行精细化组网,希望实现“网格覆盖全方位、信息掌握全天候、单位监管无盲区、隐患监控无盲区”的目标。
据初步统计,目前中山基层火患检查率达95%。
社会管理的经验
定人定职,但不“另起炉灶”;全省“自主式”推广中山“网格化”模式
“只有政府管不行,政府撒手不管也不行。”谭培安认为,小政府大社会的理念,并不意味着政府责任无穷小。“让该管的有人管,让管理的人懂得管,让失管的人被管。”
接下来,中山将从三个方面调整网格平台。首先调整网格的划分,尤其是考察现有小网格是否能够全面辐射消防火患死角;与此同时,“网格员”身兼六职的设置是不是最科学也将纳入考察范围;更关键的是,监督问题被放到了新阶段工作的重要位置——中山消防支队将进一步建立自上而下的监督体制,或明察或暗访,定期抽查各个网格的运行状态,进行追责。
1月15日,全省第十一次消防安全责任人会议在中山召开,这意味着中山的“网格化”模式推行一年来,获得广泛肯定,而中山的“网格化”经验也将推广至全省。
什么是中山的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经验?“警力有限,要全方位治理基层消防火患不代表着消防要‘另起炉灶’。”省消防总队防火部监督管理处处长吴和俊认为,中山的“网格化”经验可以提炼为:划分网格、确定人员、明确职责、规范流程、实施考核,从而建立一整套完整的“网格化”系统。
吴和俊说,在推广“网格化”过程中,各地都拥有自主空间进行探索,像东莞市部分镇区消防安全“网格化”工作探索的模式是,依托镇街安监办的网格架构,其他地方则尝试和安监办、派出所对接,在已有的人员和架构上设立消防监督的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