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猖獗,究竟是谁在使用这些信息?
近日,在公安部“12·05”专案行动中,上海市公安局奉贤分局破获了一起利用购买的公民个人信息非法交易现货黄金的案件,河北省抚宁县公安局破获了一起利用购买的公民个人信息进行“电话促销”类诈骗活动的案件,重庆市公安局江北分局破获了利用非法获取的公民个人信息进行非法调查、跟踪、偷拍等行为的案件。
记者调查发现,泄露个人信息已成为滋生违法犯罪活动的 “温床”,轻则引发非法调查等不法行为,重则导致电信诈骗、金融诈骗、入户盗窃等刑事犯罪,有的甚至成为敲诈勒索、绑架、暴力追债等恶性犯罪的“帮凶”。
购买信息后发展客户从事现货黄金非法交易
“您是南京市炒股的伍先生吗?我们是专业从事现货黄金交易的公司,现在黄金投资比股票投资要好,而且我们公司技术好、水平高……”坐在上海市奉贤区一栋写字楼里的某公司员工倪某,一天要拨打近200个类似这样的电话。表面看上去甚是专业的倪某,其实在进行非法交易现货黄金的金融诈骗活动。
2012年6月,上海市公安局奉贤分局接到匿名举报称,辖区内一家注册为提供商务咨询、会务服务等经营范围的公司,从事现货黄金(伦敦金)的非法交易活动,目前已造成70余名受害人损失100余万元。
公安机关调查发现,这家公司是2011年5月由支某等人注册的商务咨询公司,业务范围不涉及金融、证券等国家专项审批项目,更无现货黄金交易的资格。公司自称是香港宝泰金号代理商,专门从事现货黄金买卖。这家公司称现货黄金投资风险小,采用专业软件操作,24小时交易,且杠杆比例为1:100,客户买涨买跌都可赚钱。2012年6月26日,上海市公安机关依法刑事拘留支某等21人。
支某交代,他在网上通过聊天软件经常购买金融类的公民个人信息,获得信息后通过打电话来发展客户。专案组民警顺藤摸瓜,发现支某的上线叶某经常在贵州省盘县一带实施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的犯罪活动,出售公民个人信息多达上百万条。2012年10月19日,在贵州警方的配合下,专案组抓获叶某等14名贵州籍犯罪嫌疑人,缴获电脑18台。
利用信息的准确性进行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
“张女士,您好!我们是北京电视购物中心的,公司搞活动,免费送手机充值卡、手表和化妆品,如果您需要,我们就给您发货了,您只需支付邮寄费、包装费即可……”在河北省抚宁县留守营镇一间面积不足40平方米的临时搭建的房屋内,12名话务员每天不停地拨打电话。
2012年12月11日,抚宁县公安局刑侦大队、留守营派出所在对当地一间临时搭建的房屋进行例行检查时发现,赵某伙同邢某等15人通过架设虚假电话号码,以北京电视购物中心回馈物品为名骗取受害人邮寄费、包装费、广告拓展费。
警方调查发现,2012年8月,赵某用200元购买了5000条公民个人信息,信息内容十分详细,包括个人的手机号码、家庭住址、何时曾经参加何种电视购物、购买了什么商品等。至当年12月,短短4个月,就有1400人上当受骗,涉案总价值40余万元。受害人向记者说:“当时相信对方,是因为他们能准确知道我的地址和曾经购买商品的经历。”
在网上,“重庆黑白商务信息咨询有限公司”的老板向某因“私家侦探”和“信息查询”小有名气,他的名片上更是以“李探长”自居。日前,重庆市公安局江北分局捣毁了这个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牟取暴利的犯罪团伙,6名嫌疑人被警方刑事拘留。
警方调查发现,自2011年以来,受他人委托,这个团伙以非法跟踪、秘密摄录、非法窃听等手段获取公民个人信息后,交与委托人获取高额佣金达40余次;还通过非法渠道获取大量公民个人信息后倒卖给他人获利。据犯罪嫌疑人交代,自2012年1月以来,两项活动共计获纯利20余万元。他们曾受一中年女子委托,对中年女子认为的“小三”采用非正常手段促使其流产。
保护公民个人信息需多方合力,任重而道远
因出售、非法提供、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衍生犯罪不断触动着公众的神经。上海、河北、重庆的这3起案件,只是其冰山一角。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犯罪已成为多种下游犯罪的源头和滋生其他犯罪的“温床”。
据介绍,一些犯罪团伙和非法调查公司利用非法获取的公民个人信息进行电信诈骗、金融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在一些地方,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甚至与绑架、敲诈勒索、暴力追债等恶性犯罪合流。
河北省抚宁县公安局刑侦大队大队长邢卫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个人信息泄露很容易带发下游犯罪。他谈及破获的 “电话促销”诈骗案件时指出,不同于一般的“电话促销”诈骗,抚宁这起案件的特殊之处在于嫌疑人利用购买的公民个人信息进行“精确”诈骗。
“在短短4个月时间里,有1400人上当受骗。其诈骗成功的主要原因就是嫌疑人对受害人个人信息的掌握十分准确。嫌疑人打电话时,能准确知道对方的姓名、地址以及曾经购物的经历,许多受害人就放松警惕了。以前那种纯粹的电信诈骗,经过近几年公安机关的打击和宣传,很难再骗人了。”邢卫东说。
“公民个人信息泄露的危害极大。”河北省公安厅刑侦局局长王星亮说,抚宁的案件侦破后,我们给受害人打电话时,受害人感到很害怕。他们觉得自己的信息被别人了如指掌,感觉很不安全,让他们心里觉得很恐惧。
个人信息泄露危害巨大,但要彻底清除此类犯罪,公安机关面临着重重困难。
分析河北省多起侵害公民个人信息案件,可以发现一个共同特征:调查此类犯罪时取证很困难。个人信息很容易销毁,要固定下来,存在难度。好几起案件中,在警方行动之前,嫌疑人已经将购买的信息删除。
邢卫东说:“保护公民个人信息,主要还是靠防范。光靠公安机关打击,侵害公民个人信息行为是打不尽的,还需要掌握个人信息的单位如税务、工商、邮政等部门和房地产开发商等加强自律,尊重个人隐私,严防单位内部人员泄露公民信息。我们发现,一些公司企业是个人信息泄露的主要源头,比如房地产中介、快递公司、银行、通讯公司等。这些单位如果内部管理制度不严,很容易泄露公民信息,对此要引起重视。”
邢卫东的观点也是多数公安民警的看法。日前,公安部刑侦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公安机关将继续保持严打高压态势,切实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安全和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同时,这位负责人建议有关部门开展源头治理,加强行业自律,完善内部管理,封堵制度漏洞。(记者 刘洋 田海军 徐立民)
·我国个人信息保护工作进入“有标可依”阶段
·个人信息保护标准2月1日起实施
·个人信息保护国家标准下月实施
·中国警方打掉346个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犯罪团伙
·公民个人信息范围应重新界定
·个人信息保护立法正当时
·个人信息保护立法正当时
·个人信息被泄露 维权为何艰难
·个人信息保护立法正当时
·关注网络个人信息保护:网络“钓鱼”,钓的就是你
·公安机关公布3起用互联网非法获取贩卖个人信息案
·谁来撑起个人信息安全保护的大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