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公安厅厅长崔亚东:
所谓的阳光企业就是动员鼓励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那么我们很多企业家致富不忘社会,回报社会,他们实际上带有社会公益性的这种举措,那么通过他们的投入,投资,创办企业来安置回归社会之后的这些戒毒康复人员,使他们有工作可干,有固定的收入,那么阳光工程的这个核心就是解决这个问题。
梁爱凤是广东的一名企业家,从小家庭贫困,左邻右舍筹钱帮助她完成了学业,听说贵州省实施的阳光工程后,主动找到贵州省有关部门要求参与合作。
广东江门市亮丽宇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梁爱凤:
近年来广东的劳动力资源短缺,禁毒阳光工程给我们带来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他们并不是一无是处、无可挽救:挽救一个吸毒人员,就挽救了一个家庭,在这一方面的投入再大都是值得的。
因为当地政府为阳光企业制定了一系列资金、土地、税收上的优惠政策,使这些阳光企业在在履行社会责任的同时,也能创造较高的经济效益。这是梁爱凤在毕节市黔西县建起的一个大型社区戒毒,社区康复阳光工程就业安置基地——黔西县阳光亮丽宇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基地占地15000平米,前期就安置了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300余名。
广东江门市亮丽宇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梁爱凤:
由于吸毒对身体造成损害,再加上长期形成的不良习惯,刚开始时候,这部分人很难管理,生产效率不高,通过这段时间的劳动、矫治和有规律的生活,他们的身体状况逐步改善,生产和戒毒积极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我相信在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会让更多的吸毒人员收益,企业本身也会走上良性发展。
阳光工程,吸引了一批社会责任感强的企业家到贵州投资建厂,以梁爱凤为例,她已经创办和准备创办6家阳光企业。那么,这些企业在为社会创造财富的同时,能否帮助完成就业的戒毒康复人员重新回归到社会中来呢?
2011年3月17日,王勇夫妻俩成为贵州省阳光电子厂的第一批员工,这是贵州省第一个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就业基地。该厂一期工程占地面积360平方米,设有7个生产车间,可同时容纳180名戒毒康复人员就业。工作是辛苦的,生活是充实的,当王勇第一次领到工资的时候激动不已。
王勇:我第一次拿到工资太激动了我拿起了工资舍都舍不得用,第一次拿了七百多块钱,我想着这七百多块钱确实是通过我的双手得到的,虽然钱很少,七百块钱不算多,但却是我第一次拿到这个工资,第一次凭自己的双手挣来了这个钱,我说不出来,当时真的是用语言表达不出我当时的心情。
生活有了目标,王勇夫妻俩每天都加班加点,下班后还经常把活儿拿到家里做。
高玲:现在我就觉得挺幸福的,现在我也觉得挺充实的,过的,每天上班,每天两个下班,就是说钱多钱少都不重要了,只要人活得充实,而且也不是浑浑噩噩的,还在想毒品什么的。反正就是像正常人一样的,两点一线的,上班到家,上班到家,正常人的生活,我觉得挺满意的。
王勇十分珍惜这次难得的就业机会,由于踏实工作,很快就被涨了工资,还被提拔为生产组长。
贵州省阳光电子厂负责人张涛:
我们看到了他们的转变以后呢,我们觉得我们的投资是值得的,他们从这里面基层提拔起来的几个自己主动去做事情,还有厂里面什么设备坏了,他自己掏自己的钱去买,让他拿来报帐,他不报,我觉得还是让我们有一些感动。
不仅企业的经营者看到了他们的转变,王勇和高玲的父母也因为这种转变感到欣喜安慰,王勇的父母主动将房子腾出来让小两口居住,高玲的父母则将孩子接过去照顾,让他们安心工作。
王勇:进入了阳光电子厂以后了,他觉得我们已经正常了,天天都上班,听话了,也不出去了,以前我们一出去就是个把星期才回家,他现在看到我们早上按时的起床,上班,下班又准时回家,父母就放心了,现在就把这个房子让出来了,他们就出去住了,就放心我们了,如果是有什么事我父母就打电话给我们,有的时候他会来喊我们,做饭等着我们回来吃。
如今,在左邻右舍的眼里,王勇和高玲与常人没什么两样。
王勇:平常我爱穿着工作服回家,我就让他们看看现在我已经上班了,意思是我和你们一样了,我希望他们能够接纳我,确实他们也看到我们每天上班,上下班,现在买菜他们也主动和我们打招呼,以前从来没有这种事。
现在王勇夫妻俩已经过上正常人的生活,他们最大的愿望就是勤奋工作,多挣点钱,把女儿抚养成人。而张敏姐妹俩也在另外一个阳光工程就业基地——清镇市阳光家园获得了新生。回忆起当初进厂时的情形,两姐妹仍然是兴奋不已。
张敏:来到这里,这些干部对我们都很好,这些领导很人性化,那个时候很兴奋的,感觉自己有了这么一个舞台了,又不受人歧视,那心情很好的那样,冲劲很大的,每天如果不够人了,这个车间里面的员工都很愿意的在这里指导他们,一直到现在都有这种,因为一直到现在这些领导对我们都很好,从来不歧视我们,对我们就像兄弟姐妹一样的
清镇市禁毒办主任陈芸:
因为他们这种特殊的经历,所以说他为什么心里很脆弱,整个社会对他启示,有时候说不好听一点,他自己的父母都歧视他,我们帮助他们主要就是首先就是说我尊重他,尊重他作为一个独立的一个人格,跟其他的人一样,这就是我说的每一个生命他都是值得尊重的,他都是我们的这个社会大家庭的一员,我们就是平等的对待他,不歧视他,让他树立一个正常人的一种信心,这个是一方面,把他当成一个正常的人来看待,我们感觉你把他当成正常的人,他有时候他就像正常的人一样来在你的面前来表现,如果你把他当成一个吸毒人员可能他表现出来的也就是一个吸毒人员了。
在阳光家园,张敏参加了美沙酮维持治疗,2011年9月顺利完成了康复过程,由于表现出色,成为阳光家园的生产管理组长,用亲生经历带动其他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脱离毒瘾。
张敏:生活充实很多,每天觉得人很充实,时间不知不觉的,匆匆忙忙一天就过了,并且是过得很充实那种,不是说一天无所事事那种,不是像一开始吸毒人的那种,现在是很充实,觉得每天一下班之后觉得自己很有成就感的,因为下了班自己的成果,一天工作成果都体现出来了,觉得很有成就感,那种心情很舒服的,很好的。
而姐姐张霞也已经彻底摆脱了毒品。
张霞:现在我们来了之后,生活是有规律了,每天早上七点钟就要起床,八点钟就要在广场集合坐车来到这儿马上就进入生产,中午的休息时间我们也不出去,一直到五点半下班,在这儿集合坐车回家,回家了以后在家里做自己的事情,晚上看一下电视,做一点自己的私事就睡觉,已经疲倦了就睡觉,身体精神各方面,也不接触这个了,也没有时间。
清镇市领先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斐:
我能够看到就是他们在往一个好的方向发展,比如说他以前不想做事,他现在想做事了,还有他以前不想加班,现在他想加班多做事,同时他加班做事的同时会产生利润,他多做事就是利润越高,这是一个好的发展。这是一个双盈的模式。
看到两个女儿彻底告别了毒品,安心工作,70多岁的老母亲终于能够睡个安心觉了。
张敏的母亲: 我说你们听话,党和政府都关心你们,领导干部都是关心你们,你们不争气确实是对不住党和政府。这些干部都关心你们,你们哪里找工作嘛哪里都不要你们,这儿给你们基金,老了你们有一个依靠。
为了巩固“阳光工程”取得的成果,贵州省政府专门制定下发了《关于深入开展社区戒毒、社区康复“阳光工程”建设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各级政府对阳光工程建设给予大力支持。
贵州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公安厅厅长崔亚东:
这个阳光工程通过这个集中安置,这个吸毒人员感觉到在这里是平等的,因为安置的大部分都是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首先他在这里感觉是平等的,不受歧视,所以他很愿意在这里工作,那么实际上就是给他一个安定的这个环境,那么这个安定的环境也是让他远离毒品给他创造了这么一个环境,再加上美沙酮的治疗,尿检的一系列的措施跟上,这样的话对他的生理脱毒,身心健康非常有好处,所以深受戒毒社区康复人员的欢迎,也深受他们的家属和社会各界的欢迎。
一年来,贵州省已经打造了一批具有贵州特色的阳光企业、阳光家园,最大限度地安置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截至目前,已建成阳光企业、阳光家园14个,安置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726名,并通过分散就业、开发公益性岗位等多种途径安置戒毒、康复人员3925人,在建阳光企业、阳光家园16个,预计明年一季度全部完工,集中安置规模可达2900人。
贵州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公安厅厅长崔亚东:
在阳光工程受到安置的三千多人当中来看,复吸率只在百分之几,甚至有些企业百分之零点几那么如果在这个之前的来看,复吸率就相当高了,甚至于达到了百分之五十几,百分之六十几,百分之七十几的这种情况,所以从这个巩固戒断成果,使他们真正的回归社会,融入社会,摆脱毒瘾,毒品的生理和心理的依赖,阳光工程的效果从目前来看是非常好的,所以我们把它称为是治本之策。
2011年11月29日,国家禁毒委员会在贵州省贵阳市召开了全国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现场会,部署在全国推广贵州省社区戒毒、社区康复“阳光工程”的经验和做法。
吸毒人员既是违法者,又是病人、受害者,是一个特殊的群体,需要特殊的关爱。开展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必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关怀救助的理念,帮助他们从生理上解决脱毒问题,从心理上解决自尊、自信问题,从生活上解决经济来源问题,促使戒毒、康复人员真正回归社会,融入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