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综治版> 地方要闻> 北京

2013年北京将再建30所城乡一体化学校

2013-01-22 11:40:37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京华时报 

  城乡一体化学校今年再建30所

  集中在城乡接合部人口聚集区城乡新区等已进入项目审批阶段

  2012年,15所城乡一体化学校项目正式推出,通过城区名校资源与现有的农村地区学校结合,帮助城乡新区学校提高教学水平。在昨天的政协会议上,教育界委员们表示,城乡一体化学校为提升区域教育水平和缓解择校热起到有益的作用。据悉,今年城乡一体化学校数量将进一步扩大,30所新的城乡一体化学校将在朝阳、丰台等13个区县陆续设立。目前,已进入项目审批阶段。

  随着北京城市规模及人口的不断扩大和人口增长周期性变化,未来三年全市小学学龄人口将进入新的高峰期,现有中小学资源总量明显不足。同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全市人口分布的变化,原有中小学的布局已不能适应新的教育需求,呈现出结构性失衡。

  针对这一情况,市教委在充分调研全市教育资源现状和需求的基础上,在城乡接合部、城市功能拓展区、新城建设区优先启动实施了城乡一体化学校建设工程。将城区名校资源与现有的农村地区学校结合,实行“同一法人、一体化管理”的模式,通过选拔校长、教师、共同教研等软件输入的方式,帮助农村校尽快提高水平。去年,“建设城乡一体化学校”被列为市政府为群众拟办的重要实事,投入2.4亿元重点支持建设15所学校。通过该项目实施,新增学位9492个,其中小学学位7166个。

  经过近一年的试点,首批15所学校在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辐射、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上取得了突出成效。今年,该项工作将进一步推进,参与学校数量将增加一倍。

  记者从市教委了解到,新增的30所城乡一体化学校主要分布在本市13个区县,仍集中在城乡接合部、人口聚集区、城乡新区等学位明显不足、优质教育资源稀缺的地区,以朝阳、丰台、大兴等区居多,且将不再兼顾一个区县一所学校的标准,而采取区县申报,市教委审定的方式选出。

  在已确定的资源输出校名单中,聚集了史家胡同小学、清华附中、人大附中、人大附小等一批知名中小学,资源输入校则以“北京中小学三年行动计划”中重点建设的200所中小学为主。其中,小学9所,中学21所,继续实施采取“同一法人,一体化管理”。

  按照市教委规划,明年还将建设15所城乡一体化学校。市教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实施城乡新区学校一体化管理,不是简单地建设一批优质学校,而是要探索和建立一套城乡新区一体化学校建设发展的长效机制,从最初的捆绑式发展,到输入校借力提升,最终实现自主发展,各有特色,从而带动区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成功案例一

  (东交民巷小学马坊分校)

  引入名校助力城镇化

  平谷区马坊镇是北京市首批市级小城镇之一,在镇西侧的一片回迁居民小区内,正在修建一所现代化的学校,这就是东交民巷小学马坊分校。

  走进校园,气派的教学楼、实验楼已相继落成,而在学校二期规划图上,这里还将修建篮球馆、游泳馆,可容纳1000人的餐厅……各种现代化教学设施一应俱全。

  随着北京市小城镇建设工作推进,经济开发区、物流园区相继落户马坊镇,三个自然村的农民搬迁上楼,成了城镇居民。为方便居民子女就近入学,平谷区教委计划将原来的马坊小学搬到回迁楼小区内,进行异址重建。

  去年初,借助北京市城乡一体化学校项目建设实施,平谷区教委与东城区教委达成战略合作,将马坊小学作为城乡一体化建设项目,建成东交民巷小学马坊分校。

  两校老师长期“互访”

  “两校联合最大的感受就是在办学理念和课程建设上实现了融通共享。”康校长是马坊镇第一学区的校长,同时也兼任着东交民巷马坊分校的执行校长。在他看来,这种全新的合作办学模式既不同于名校办分校,也不同于手拉手帮扶结对,两校属于同一法人,且在管理上采用同一模式,在办学思想和教育教学等方面实现了统一。

  去年9月,马坊分校一年级两个班正式开学,东交民巷小学派出了3名教师常驻马坊分校,其中两位老师负责一年级班主任工作。在课程建设上,东交民巷小学的校本形体课被引入了分校,并通过跨校兼课的方式引入音乐、体育、美术等课程。

  按照规划,今年9月,马坊镇现有的两所小学将整体并入马坊分校。为提升教师们的教研水平,学校选派了10名教师常驻东城,在东交民巷小学开展为期一学期的学习。

  康校长说,如今,马坊分校的养成教育已作为典型案例在全平谷区宣传。与此同时,学校的名气也渐渐得到周边老百姓的认可。

  □成功案例二

  (北方交通大学附属中学密云分校)

  农村学生进城“留学”

  去年6月20日,密云县教委和海淀区教委正式签订关于合作建设学校的协议。交大附中负责承办原密云县第四中学,并更名为北方交通大学附属中学密云分校。程学军原是交大附中主管初中的副校长,此次合作办学中,他被任命为密云分校的执行校长。

  “一体化”后,交大附中的优质资源,不仅派到了密云分校,供师生们共享,密云分校师生们也走进交大附中,进行深度的体验和交流。去年9月开学后,安排了3位青年教师到交大附中,通过拜师的形式,学习教材的分析和处理、课堂教学、班级管理等,同时还安排了初三年级的6名学生,到交大附中初三年级“留学”,享受交大附中优质的教学资源。

  马玖月是密云分校派往交大附中留学的6名学生之一。刚去交大附中时,恰好赶上学校一次月考,6名学生的考试成绩都排在年级200名之后,马玖月是第280名。“初到交大附中多少有些不适应。”马玖月说,由于密云与海淀使用教材不一样,刚开始学习颇感吃力。不过,同学们都很珍惜这次到城区名校交流的机会,学习格外努力。半个学期之后,6名同学的月考排名都大幅提升,马玖月更是一跃进入年级第36名。

  除了师生的互动交流,交大附中还将一些特色课程资源共享到密云分校。如今,机器人课程、阅读课、外教口语课成为学生们的校本必修课程,同时还设了41门选修课程,供学生们选择,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搭建了良好的平台。(记者 张灵)

[责任编辑:刘琳]
相关报道

·北京官方微博直播“极重污染日”
·[视频]北京:今年将制定“异地高考”具体办法
·北京销毁3000余箱“黑烟花”
·北京海淀检察院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宣传活动
·春运除夕火车票网络开售 北京西站增设售票口遇冷
·北京今年制定"异地高考"具体实施办法

·北京今年制定"异地高考"具体实施办法
·北京山西加强雪天重点路段管控
·北京:110遇紧急警情边接电话边布警
·打车难是改革难缩影 一北京妈妈:抓黑车日子让人绝望
·北京等多城市存在打车难:车少路堵运营成本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