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综治版> 基层基础

江苏姜堰“1+6”工程做实“民意警务”

2013-01-22 10:10:13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人民公安报 

    去年以来,江苏省姜堰市公安局牢固确立“把民意变成满意,让呼声变成掌声”的理念,积极搭建警民“连心台”、开设警民“直通车”、探索“六员”进社区、成立警务理事会、开办交通调解“超市”、组建女警服务队等,大力实施“1+6”工程,创新群众工作,打造“民意警务”品牌,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建立便民服务平台,组建女警服务队

    “幸好有你们,不然我还不知道几点才能到家呢!谢谢!”近日,姜堰市民陈女士在下班途中,发现自行车车胎突然瘪气。在执法执勤服务平台执勤的民警伸出援手,送去充气筒并为她将气充足,让她感动不已。

    据了解,2012年8月,姜堰市公安局在城区人员密集、治安环境复杂的3个区域建立了集交警执勤、报警求助、便民服务于一体的执法执勤服务平台,由交警、巡警、派出所民警联动执勤,实行24小时全天候服务,构建了“零距离服务群众、近距离防范犯罪”的新平台。截至去年年底,平台民警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27名,接受群众求助108件,帮助群众解决各类困难67件。

    为进一步完善优化群众工作,2012年5月,姜堰市公安局组建了女子社区民警队,10名女警进驻5个社区,按照“一区两警四辅”的运行模式,大力实施以“群众诉求代言、群众利益代理、群众事务代办”为主要内容的服务工作,全天候维护社会治安、收集社情民意、服务社区群众。女子社区民警队成立以来,共破获各类案件77起,帮助调处家庭、邻里纠纷140余起,为失学儿童、困难群众解决问题37件,被群众赞为“贴心人”。

    开设“警民直通车”,探索“六员”进社区

    近日,王大妈来到姜堰市公安局开发区派出所为女儿办理户口迁移。不巧的是,分管户籍的薛所长有事外出。正当王大妈准备离开时,值班民警告诉她可以通过“警民直通车”跟薛所长取得联系。

    王大妈被领到一台电脑前,按照民警的演示,拨通了薛所长的电话。电话里,薛所长将办理户口迁移需要的手续向她一一说明,并约定办理时间。放下电话后,王大妈说:“民警替老百姓考虑得真周到。”

    姜堰市公安局在对113个社区和农村中心警务室安装的“警民一键通”实施升级的基础上,又在29个派出所和交警中队安装开通了“警民直通车”,确保群众到派出所、交警中队后,想找哪名民警都能联系上,想查什么服务事项都能一点即出。

    为延伸服务触角,姜堰市公安局还在规模大、住户多、治安较为复杂的中天社区探索建立交管、消防、网安、外管、调解、法制 “六员”进社区工程,推行服务人员、服务项目、服务承诺“三公开”,建立了社区民警主导、部门积极配合、群众广泛参与的警民共建机制。实行 “六员”进社区工程以来,民警开展安全防范宣传28场次,发放宣传资料3500余份,接受咨询280余人次,受理公安业务155人次,真正把服务送到了群众家门口。

    成立警务理事会,开办交通调解“超市”

    “前几天,我们学校有学生因为琐事打架,希望能安排民警到校开展法制教育,帮助我们净化校风。”在城东派出所南街警务室的警务理事会上,姜堰二中的顾校长说道。

    记者了解到,南街警务室每月召开一次警务理事会,由派出所牵头,邀请社区干部、警风警纪监督员、企事业单位代表、群众代表等参加,对多发的治安问题和复杂的矛盾纠纷进行梳理通报、会商研究,使很多矛盾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近期,姜堰市公安局推广南街警务室成立警务理事会的做法,把群众视为社区管理的主人,广泛吸纳社会力量参与治安管理,实现了治安互防、困难互帮、生活互助、经济互通、文化互融、社区和谐。目前,全市113个社区和农村中心警务室全部成立了警务理事会,吸纳了1556名以党代表、人大代表、社区居民为主的理事会成员,参与调解矛盾、化解纠纷81件。

    为提高服务群众的效能,姜堰市公安局于2012年7月筹建了近2000平方米的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调解处理中心,有效整合了公检法司和物价、保险等部门的力量和资源,构建了集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人民调解、法庭审判于一体的 “调解超市”。调解处理中心建立以来,共协助处理重大交通事故56起,化解矛盾纠纷107起,垫付社会救助资金749万元,救助交通事故受害人75名。(记者 赵家新 通讯员 沈银山 徐展鹏)

[责任编辑:闫天舒]
相关报道

·法官身子沉下去 法院公信升上来 ——江苏姜堰法院改进工作作风纪实
·江苏姜堰打造“24小时微型派出所”
·姜堰市1.4万多困难家庭每月可免费用电15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