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综治版> 信息网络

侵害公民信息交易全部在网上完成

2013-01-22 10:26:13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人民公安报 

    手机“卧底”,远程监控;婚外情、婚外同居等婚姻事务调查取证;航班记录查询;查询户籍、车辆号码等资料;网上寻人、IP地址查询、“黑客”攻关;替你寻找想再次见到的人的下落……登录百度网搜索 “武汉金星辉商务调查有限公司”,相关结果显示,这家公司承接的业务非同一般。

    1月14日,因涉嫌出售、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犯罪,武汉金星辉商务调查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徐某被武汉警方抓获。同日上午,专案行动在北京、天津、河北等21个省区市同步启动,对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犯罪进行集中打击。

    巨大讽刺

    “守护您的秘密是我们事业的生命”

    徐某的武汉金星辉侦探社的办公地点是一套60余平方米的公寓,客厅里摆了2台电脑,里边有卧室。民警告诉记者,徐某的办公和住宿都在这一个地方。

    徐某的侦探社里,最为显眼的就是贴在墙上的标语——“守护您的秘密是我们事业的生命”,书架上摆满了武汉黄页、小公司赢利技巧等书籍,以及一尊写有“诚信”的握手雕塑。

    房东称,徐某于2011年4月起以每月1400元的价格租住了这套公寓。徐某告诉房东自己是一名大学生,在做“高科技”。

    徐某所谓的“高科技”,其实是以非法获取、倒卖个人信息为手段牟取利益的违法犯罪活动。

    据武汉警方介绍,2012年12月中旬,他们接到公安部、湖北省公安厅下发的“12·05”贩卖公民个人信息专案工作后,迅速组织专案组进行调查,经排查确定29家非法贩卖个人信息的调查公司。

    武汉市公安局刑侦局通过公安部提供的线索展开调查发现,徐某的金星辉侦探社是一通过网络非法买卖个人信息的“资源大户”。经调查发现,这个侦探社自2012年以来从广东深圳、贵州贵阳及河南等地的“上线”,非法购买大量公民个人信息,并通过网络向9家非法调查公司贩卖,银行往来账目金额达20余万元。

    保密真相

    网络交易、不问身份都是“行规”

    据徐某交代,他的侦探社所有交易均在网络上进行,一般通过互联网联系。徐某在百余家网络论坛上注册了账号,然后在论坛中发布帖子推广自己的调查公司、扩大影响。

    除此之外,警方在搜缴证据时还发现,徐某曾花费2000元建立网站,并在某网站发布自己网站的广告。

    徐某告诉记者,他会根据下线的需求以及信息量的多少,从 “上线”的调查公司中以100至1000元的价格购买信息,然后再加价300至500元卖给自己的“下线”,从中获取利益。

    “你跟‘下线’和‘上线’都认识吗?你们的业务往来是不是很频繁?”记者问。

    “我们互相都不认识,都是在网上交谈,只知道他们的网名,具体他们叫什么、是哪里的,我也不知道,双方也从来不会去问,这是‘行规’。”徐某说。

    1979年出生的徐某是湖北荆门人,2012年4月,在公安部部署开展的严厉打击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统一行动中,他因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曾被武汉警方擒获,随后由于不够量刑标准被取保候审。

    徐某告诉记者,被取保候审后,他“以为没有多大的事情”,于是又重新做起了这一行。

    犯罪动机

    成本低、市场需求量大,不法分子追逐暴利

    侦查员调查发现,从2012年4月至被抓前,徐某的一个银行账户的交易金额高达13万余元。其中1条200元买进的航空信息,徐某转手以1200元的价格卖给了下家,有些追讨债务的信息可以卖到2万至3万元,其中一条追债信息被卖到了5万元。警方分析认为,徐某走上这条倒卖公民个人信息的违法道路,与金钱的诱惑有着极大的关系。

    武汉市公安局刑侦局副局长张波告诉记者,由于倒卖公民个人信息的成本较低,仅需一台电脑、一根网线、一款聊天工具就可以完成信息的交易,交易双方一般都是单线联系,通常不会被其他人发现。

    除了成本低,市场需求量大也成为这一犯罪长期存在的另一原因。当前,信息社会的特点决定了社会各群体对各类信息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信息从事违法犯罪活动的情况也越来越多,从而助长了非法获取倒卖公民个人信息犯罪活动的滋生蔓延。

    侦办难点

    通过网络实施犯罪,可以随时消灭证据

    多次侦办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犯罪案件的民警告诉记者,取证难是他们在侦办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问题。

    倒卖个人信息的犯罪活动基本都是在网上进行,一旦犯罪嫌疑人有所察觉,就会马上销毁证据。这给办案人员的调查和取证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一直参与此案调查的武汉市公安局刑侦局六大队教导员陈润发深有体会:“我们前期调查得知,徐某警觉性很高。一有风吹草动,他就会销毁犯罪证据。所以,我们只有等徐某自己将防盗门打开后,再进行抓捕和取证。”

    虽然困难重重,但是全国各地公安机关并没有放松对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打击力度,始终保持着高压状态。自2012年4月公安部部署开展严厉打击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统一行动以来,湖北省公安机关加大了对这类犯罪的打击力度,倒卖公民个人信息的违法犯罪活动在逐渐减少。

    湖北省公安厅刑侦总队副总队长尤连进告诉记者:“以武汉市为例,经过严厉打击,那些原来公开叫卖的犯罪团伙多数已转行,剩下的一小部分则由原来的公开叫卖转为‘地下交易’,并且在不断萎缩中,打击效果显著。”(记者 刘翔 张铮)

[责任编辑:闫天舒]
相关报道

·保护信息安全 我国首个个人信息保护国标2月起实施
·快递公司泄露3万银行客户信息
·南宁:信息化提升廉政风险防控水平
·我国首个个人信息保护保护国家标准将于2月1日起实施
·个人信息保护标准2月1日起实施
·安全有“标”可依,信息才能无“泄”可击

·安全有“标”可依,信息才能无“泄”可击
·个人信息保护国家标准下月实施
·房产、存款、证券、保险信息都将审核 有钱甭想吃低保
·首个个人信息保护国标2月1日起实施
·安全有“标”可依,信息才能无“泄”可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