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匀市阳光产品加工厂厂内,“生理脱毒、身心康复、就业安置、融入社会”这句标语被放在最明显的位置。 人民网 张慧 摄
贵州省都匀市区往北近郊的广惠办事处凤凰坝,有一个“阳光产品加工厂”,这里距市中心有1公里多,每天上下班都有接送的厂车。
一进厂门,墙上几个硕大的红底白字格外显眼:生理脱毒,身心康复,就业安置,融入社会。是的,与其他工厂不同,这是一个专门为戒毒人员所创建的戒断毒瘾的工厂。在这里,他们每天的工作就是缝制棒球,每加工一个棒球,厂家付9毛钱,政府再补助4毛钱,完成一个棒球总共可拿到1.6元,缝得越多,赚的越多。
“阳光产品加工厂”原名“爱心棒球厂”,建厂之初,就是作为一项公益事业开展的。创建期间,都匀市财政帮扶经费22万元,用于租赁厂房、员工补助等,企业投入价值6万余元的工作台及技术设备,共同组建了这样一个公益性质的劳动密集型加工企业。去年,工厂由市区搬迁到了现在这个州戒毒所的位置,这样可以容留更多的戒毒人员在这里工作,让他们更好的回归社会。
在这个4000多平方米的工厂区内,医务室、宿舍、储物柜、加工车间、食堂一应俱全,除了工资收入,工人们还能享受低保,免费住宿以及中午7元标准的中餐。根据身体状况,戒毒康复人员被分配在二楼的一、二、三车间工作。
阳光产品加工厂为员工免费提供宿舍。 人民网 张慧 摄
工厂还为员工提供了免费中餐,标准为7元钱。 人民网 张慧 摄
新《禁毒法》、《戒毒条例》提出了“以人为本、科学戒毒”的工作理念,以及“生理脱毒、身心康复、融入社会”的戒毒模式。然而,据调查,很多戒毒康复人员回到社会后,由于吃饭问题解决不了,无家可归,又去吸毒了,所以要实现融入社会,让这些人“有活儿干”显得尤为重要。
“阳光产品加工厂”就很好地解决了吸毒康复人员的就业问题,在贵州,像这样已建成的“阳光企业”就有数十个,所属行业不同、规模不一,唯一相同的是它们都为戒毒人员提供了一个自食其力、净化灵魂的场所。公安部部长孟建柱在贵州考察“阳光企业”时总结说:“生理脱毒、身心康复、融入社会”的“三位一体”戒毒模式在贵州再加上“就业安置”,这就是“四位一体”的阳光工程。
工厂里专门设立了美沙酮治疗点,每日定量为戒毒人员提供治疗。 人民网 张慧 摄快到中午的时间了,员工张敏(化名)带着三岁的儿子来到厂里,今天是六一儿童节,因为爸爸早上要上班,所以一家人约定下午去西山公园过儿童节。虽然早已向工厂请假,但她还是在中午下班前赶到厂里,因为这里有专门为员工提供的免费的维持治疗药物美沙酮。
每天早上,公安局派车到美沙酮门诊去接医生们到厂子里,让员工们服药,中午过后再派车送医生们回去。服用美沙酮,这是不少戒毒人员每天的“必修课”。在阳光产品加工厂,现在有40多人在服用美沙酮,都匀市疾控中心韦主任介绍说。
两分钟之后,张敏就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完美沙酮,一旁的儿子已经按捺不住喜悦。“有了幸福的家庭,又有了这么可爱的儿子,这种生活我以前想都不敢想。”看着一旁活蹦乱跳的儿子,张敏动情地说。
回忆起过去,眼前这个身材廋小,化了淡妆看上去很精神的女人略带心酸地向记者述说。
2003年开始吸毒,期间复吸1次,强戒2次,这是张敏的吸毒史。刚出来时,张敏找过工作,先后卖过衣服,当过营业员。但和其他有吸毒经历的人一样,“吃药”的标签总是成为别人拒绝的理由。
“被拒绝多了,心里就没了希望,一遇到烦心事,就会想到那个‘东西’。”复吸,这是大多数吸毒人员都无法逃离的命运。张敏说,无路可走了,感觉只有“药”能让自己轻松。
2007年,从福泉市强戒出来,张敏听说都匀市有一家阳光工厂,便主动申请加入工厂。从那时起,张敏有了一种“归属感”。
在阳光工厂里,张敏结识了现在的丈夫,如今,张敏的丈夫已经走出工厂,当起了一名公交车驾驶员。
恋爱、结婚、生子,已经30岁的张敏在这5年期间,没有再复吸,人生也逐渐完整起来。
“有了家庭,就有了责任感,有了寄托。”张敏说,在阳光工厂里,每个月有700多元的收入,再加上低保,就有将近1000元了,还有孩子爸爸开车的收入,生活能过得去了。
“收发一致,力量均匀。”在阳光工厂里,员工邱少芬(化名)向记者传授着缝制高质量棒球的技术诀窍。
和张敏一样,邱少芬现在也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家里2岁的孩子平常给奶奶带着,家住开发区的她每天早上坐上厂车到厂里干活,一个月有800多的收入,下午5点就下班回家了。
“工作不累,家里有事请假就行,比较自由。”邱少芬说,能够自食其力,感觉自己重生了一次。
“微笑、谈话,这些普通人很容易完成的事情,对于吸毒人员来说却是很困难的。”禁毒专干段小勇介绍说,工厂成为他们温暖的家,使他们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
“挽救一个吸毒人员,就是挽救一个家庭”负责人蒋邵英对记者说,这个于2006年建厂的“阳光产品加工厂”,至今共接纳了500多名戒毒人员,其中120余人在社区的帮助下又重新找到工作。
除了安置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在厂里上班,这里还接收了艾滋病感染者、生活困难者及残疾人等特殊群体,上班全勤的艾滋病感染者,每月可以额外获得100元的“红丝带”补助。
对于员工张敏来说,今天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陪儿子过“六一”,喝完美沙酮,牵着一旁已经等不及的孩子,张敏准备出发了。
“要最终回到社会,还是要考虑长远一点。”张敏还准备慢慢存钱,和老公一起租一个门面,做服装生意。
谈到未来,张敏说,目前最大的愿望就是戒断美沙酮,根除毒瘾,“这需要很强的毅力,但这是戒毒必须经历的过程。在这里,我相信我能做到。”
后记:6月1日,采访团一行来到了都匀。作为此次采访贵州省“阳光工程”的第一站,都匀阳光产品加工厂给我留下的印象至今回忆起来还很鲜活。毕竟这是第一次与曾经的吸毒者进行的面对面交流,我们第一次看到了美沙酮、第一次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原来他们与我们是这样的近。如果说以前在电视上看到的关于毒品、吸毒者的都是阴暗面,这次采访阳光工程带给我的感觉则是温暖。确实如此,短暂的采访中,我们看着他们工作、听着他们述说、陪着他们吃饭、感受着他们对未来的憧憬……如果说曾经的吸毒者像是停在检修厂的飞机,那么阳光企业就是一条他们多年来所苦苦寻找的可供生命重新起飞和着陆的跑道。在这里,我看到了希望,衷心祝福这些曾经的失足者能够在这里得到心灵的净化,能够重新产翅高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