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专题

贵州首家“阳光企业” 爱心呼唤戒毒者回归

2013-01-22 08:57:01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人民网 

    都匀市阳光产品加工厂厂内,“生理脱毒、身心康复、就业安置、融入社会”这句标语被放在最明显的位置。 人民网 张慧 摄

    贵州省都匀市区往北近郊的广惠办事处凤凰坝,有一个“阳光产品加工厂”,这里距市中心有1公里多,每天上下班都有接送的厂车。

    一进厂门,墙上几个硕大的红底白字格外显眼:生理脱毒,身心康复,就业安置,融入社会。是的,与其他工厂不同,这是一个专门为戒毒人员所创建的戒断毒瘾的工厂。在这里,他们每天的工作就是缝制棒球,每加工一个棒球,厂家付9毛钱,政府再补助4毛钱,完成一个棒球总共可拿到1.6元,缝得越多,赚的越多。

    “阳光产品加工厂”原名“爱心棒球厂”,建厂之初,就是作为一项公益事业开展的。创建期间,都匀市财政帮扶经费22万元,用于租赁厂房、员工补助等,企业投入价值6万余元的工作台及技术设备,共同组建了这样一个公益性质的劳动密集型加工企业。去年,工厂由市区搬迁到了现在这个州戒毒所的位置,这样可以容留更多的戒毒人员在这里工作,让他们更好的回归社会。

    在这个4000多平方米的工厂区内,医务室、宿舍、储物柜、加工车间、食堂一应俱全,除了工资收入,工人们还能享受低保,免费住宿以及中午7元标准的中餐。根据身体状况,戒毒康复人员被分配在二楼的一、二、三车间工作。

    阳光产品加工厂为员工免费提供宿舍。 人民网 张慧 摄

    工厂还为员工提供了免费中餐,标准为7元钱。 人民网 张慧 摄

    新《禁毒法》、《戒毒条例》提出了“以人为本、科学戒毒”的工作理念,以及“生理脱毒、身心康复、融入社会”的戒毒模式。然而,据调查,很多戒毒康复人员回到社会后,由于吃饭问题解决不了,无家可归,又去吸毒了,所以要实现融入社会,让这些人“有活儿干”显得尤为重要。

    “阳光产品加工厂”就很好地解决了吸毒康复人员的就业问题,在贵州,像这样已建成的“阳光企业”就有数十个,所属行业不同、规模不一,唯一相同的是它们都为戒毒人员提供了一个自食其力、净化灵魂的场所。公安部部长孟建柱在贵州考察“阳光企业”时总结说:“生理脱毒、身心康复、融入社会”的“三位一体”戒毒模式在贵州再加上“就业安置”,这就是“四位一体”的阳光工程。

[责任编辑:闫天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