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水城县“阳光”蔬果合作社:创建戒毒康复新模式
合作社的社员们在棚里劳作。 人民网 张慧 摄
碧绿的黄瓜挂满了棚架、身着亮黄色短袖T恤的人们正在大棚里辛勤劳作……贵州省水城县发耳乡有这样一个果蔬合作社,与其他合作社不同的是,这里的社员除了普通老百姓外,还有21名特殊人员,其中包括了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劳教人员等。近日,记者走访了这个特殊的合作社,切实感受到了合作社给社员们带来的实惠。
合作社的社员们在用心听课。 人民网 张慧 摄
“以前没加入合作社的时候,我们的收入是一亩地四至五千左右,现在一亩地收入可以到达八千到一万。”社员小杨对记者说。为了推进社区戒毒社区康复“阳光工程”建设工作,水城县的这个合作社也加入到了解决特殊人员就业安置的队伍中来,并命名为“阳光四季鲜果蔬合作社”。合作社已投入资金30余万元,现有果蔬大棚29个,推广果蔬新品种成功后,再以低于市场价10%的价格向社员推广,还聘请了专业的老师为社员讲解种植技术。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21名特殊群体人员每天还能挣到50元的“听课费”,目的就是吸引他们来学习。
合作社和社员签的协议。 人民网 欧阳 摄培训过后当然也有考察。派出所、禁毒办等会不定期过来调研,要看这些特殊人员是否按时上课,是否安心在这里做事。考察合格后,合作社会跟社员签订协议。协议注明:政府出资建大棚,合作社负责技术培训,但是如果在社区康复期间复吸或不服从帮教的,大棚会被收回,协议作废。除此之外,合作社还给所有社员建立了档案室,左侧柜子中放置的是普通社员的档案,右侧柜子中则放置的是这些特殊人员的。“通过社区戒毒社区康复最终完全脱瘾的,可以撤管,依旧是合作社的社员,优惠条件还可以享受,档案会转到左边的柜子里。”合作社社长赵金龙向记者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