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专题

贵阳花溪“阳光就业家园”:戒毒人员学技能 重树人格重树信心

2013-01-21 17:38:27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人民网 

贵阳市花溪区“阳光就业家园”

    贵阳市花溪区“阳光就业家园”

    题记:让吸毒康复人员开放式地从事有偿种植、养殖等相关生产,并施予相应的心理治疗,使他们有效戒毒、重树人格、重树信心、早日回归社会。通过鼓励戒毒人员努力学会生活技能,积极学会生产技术,从而戒掉毒瘾,成为社会有用的人。

    由贵阳市花溪区政法委与爱心企业家合作在青岩镇南街村农场建设的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集中就业安置点花溪“阳光就业家园”,初期投资200余万元,可一次性容纳100人就业。花溪阳光就业家园的建立,再次让灰心的吸毒康复人员看到了回归社会的希望。康复人员来到这里就业,不仅仅生活有保障,更重要的感受到平等和尊重。

    黄妈妈是这里的工作人员,现在几乎成了康复人员的“妈妈”。三年前接她触到这些吸毒康复人员人。刚开始觉得他们是坏人,后来通过心理咨询老师的引导,黄妈妈想走进他们的生活。在她眼里,这些人是受害者,有妈才是家,这帮孩子们被社会歧视,让他们受到伤害,他们的心门禁闭,需要用母亲的心去温暖。她决定用母亲的爱把他们的心门打开,让阳光照进他们的心田。

    在黄妈妈努力下,组建了妈妈团队,用心靠近他们,黄妈妈是为了让他们知道走上了阳光道路有妈妈陪伴,每个人还是小孩子时需要妈妈牵着一步步走,如今他们犯了错误要重新做人,也要妈妈在旁边帮他们,理解他们,扶持他们。志愿队伍有很多,但由60岁以上白发老人担任 “阳光妈妈”,还是贵州省第一支队伍。

    贵州省公安厅禁毒总队指导处处长谢桂英说,在贵州,在阳光家园里和企业里,仅管理人员是不够的,因为吸毒康复人员是自闭、排外的,靠管理干部那套常规做法,他们从心里上不接受。所以50名吸毒康复人员以上的企业,60%的戒毒人员必须要搭配40%的帮教人员,禁毒专干要进入阳光企业。这种形式就像阳光家园阳光妈妈一样关心他们,从心理上、身体上以及生活上各个方面,全方位关心他们。让他们感到有家了。

    关某是在家园工作的员工,他的妈妈也是阳光妈妈团队一员,她说,以前觉得孩子沾上不良习惯,很恼火。但听了几位阳光妈妈和心理咨询师的谈话很深受感动,因为自己的孩子有这种经历,但阳光家园指引他们走向光明,在这里孩子学到技能,还能改掉坏习惯。到阳光家园来之后,孩子也有了很大变化,思想上和她的交流多了。所以,她也要参加到阳光妈妈的队伍,希望自己到家园里尽自己阳光妈妈的责任。

    心理咨询师李萌是美沙酮心理辅导员,一个非常偶然的机会,在跟吸毒康复人员接触的过程中,发现他们是气质性的病人,在这个社会上遭受了很多歧视,李萌感觉应该给他们更多的关心和爱护。阳光家园的义工团队就叫阳光妈妈,团队里很多妈妈的子女也是饱受毒品的危害。她们希望其他的孩子也能像自己的孩子一样在这里康复,走向社会。

    作为社区戒毒康复人员集中就业安置点,花溪阳光就业家园目前有三大产业:2000平方米的食用菌培育车间、20多亩的放养鸡基地以及200余亩的果木培育基地。戒毒康复人员可在此从事有偿种植、养殖等相关生产工作,并得到相应的心理治疗。目前已有28名戒毒康复人员在此接受技能培训,培训结束后即可上岗就业。

[责任编辑:闫天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