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说话快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工作变迁的“慢”,记者和张铮的同事一样,把这种“慢”解读为一份默默的坚守。
张铮,江西省鹰潭市检察院反渎局局长,已经在职务犯罪侦查岗位上奋斗了23个年头。从普通干警成长为全国检察机关优秀侦查能手的岁月里,他成功办理了200余起职务犯罪案件,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4000余万元。
“凡是张铮接手的线索,只要一查,八九不离十、都能成案。”该院检察长罗庆华告诉记者,他之所以屡破大要案,关键在于他善用“巧”劲儿,凡事都会多想一层、多问几句。
2005年下半年,时任鹰潭市月湖区检察院副检察长兼反贪局长的张铮,接到新余市检察机关的电话,请求协助抓捕涉嫌行贿的某医疗器械经营部原经理李某。“李某家住鹰潭,在鹰潭也有业务。”新余同行的一句话,让张铮留了心。
“医疗器械购销领域多存在行业潜规则,李某如果业务量较大,就逃不出这个潜规则。”张铮向记者介绍,在查找李某藏匿踪迹的同时,他带着反贪干警们同步摸排,全面掌握、详细分析了李某公司的进货渠道、销售渠道、业务上的合作伙伴以及李某个人的社会关系。
通过定位,张铮在鹰潭高速路口抓获了李某,移交给了新余市检察机关。经过鹰潭市检察院指定管辖和新余市检察机关配合,张铮第二天就在看守所里和李某直接“较量”上了。
销售账本、财务往来凭证……在证据面前,李某如实供述了他向10余名医疗单位负责人行贿60余万元的事实。“当时线索指向最明显的,是某卫生局原局长王某。我想,只要把这名局长突破了,其他受贿人也就迎刃而解了。”张铮把突破王某的过程称为“对决”。
在这场对决中胜出后,3天之内,先后有12名受贿人员认罪。将这13名受贿被告人起诉到法院后,他们全部受到有罪判决,并全部服判。
这起商业贿赂窝串案的成功查处,让鹰潭市检察机关受到了上级检察机关和社会各界的肯定。张铮本人也荣立个人二等功,他带领的月湖区检察院反贪局荣立集体三等功。
“高检院领导专门批示,认为鹰潭市检察机关作出了表率,要求各地检察机关向鹰潭学习、借鉴。”虽然事隔近10年,但张铮复述这份批示时,沙哑的声音里仍洋溢着骄傲。
2010年10月,张铮被调到鹰潭市检察院任职,不久,一起难攻的国家工作人员渎职案件让领导点名找到了他。
公安人员周某徇私枉法,接受请托,为一名黑社会性质组织骨干分子出具了虚假立功证明,最终使其得到从轻处罚,三年后因群众举报而案发。
但时间过去太久,犯罪分子间的攻守同盟早已订立,不少关键证据已被毁灭,加上请托人本身是这名骨干分子的家属,也是该黑社会性质组织成员,迟迟不肯说出和周某之间的非法勾当。调查一度被迫搁浅。
鹰潭市委指定由张铮牵头,组成办案组重新启动调查。张铮反复调查发现,请托人除单独找过周某外,该骨干分子的辩护律师也曾陪同请托人一同接触过周某。
依托多年累积的办案技巧和侦查谋略,张铮舍强取弱,避实就虚,在近一个月的时间里,巧妙地攻破了请托人的心理防线。有了一系列证据的支撑,长期从事法律工作的周某不再沉默,供述了请托人及辩护律师找他造假并事后答谢的犯罪事实。张铮还趁热打铁,一举突破了周某利用职务便利,通过虚开发票骗取公款2万元的事实。
2012年11月,法院认定周某犯徇私枉法罪、贪污罪,判处其有期徒刑。
“侦破案件也是一门艺术。”在张铮看来,每起案件从发现到侦破,都像是一件土坯,通过能工巧匠手中的反复打磨,才能最终成形。“虽然现在犯罪分子的作案手法渐趋隐蔽和智能,但我们侦查人员的突破案件、巩固证据能力也在不断提升,今后的对决将更加刺激。”张铮信心满满地说。(欧阳晶 通讯员 刘秋有 祝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