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执行工作,有时候真不单单是简单的查封、冻结、扣划、评估、拍卖等机械的法律程序的重复,很多时候很多案件都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光凭当事人双方一面之词来办案,多数时候是行不通的,是办不好的,是不能真正达到“案结事了”的。我们的执行工作,需要一股认真劲,需要去较真、去多听、去多看、去多想、去刨根问底,这样才能真正把一些“硬骨头”啃下去,才能真正把一些当事人之间的矛盾与对法院工作的不理解消除掉,才能真正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完美统一。
从到法院进入执行局工作到现在将近一年半的时间了,时间说长确实不算长,但足以让一个人去了解有关执行工作的大概与基本程序,说短也不能算短了,一年半,可以去做很多很多事情,去了解很多,看到很多,学到很多。大大小小的案件算起来也已经办了六七十件了,于资深的老法官和那些“办案能手”而言实在是还很稚嫩,但现在看来,一个个案件就如同于一本本真实的教科书,如同于一次次生动的实践课,在办案的同时也教会了我很多。
很重要的一课就是让我切实地明白,要办好案件就必须要认真,其实就是要有一颗“认真的心”,只有认真了才会把更多的心思放在案件办理上,只有认真了才会真切地为双方当事人利益考虑,也只有认真了才会真正地实现案件的“案结事了”。说白了,无论是执行工作还是其他工作,工作态度与目标可以用几个字来概括——认真做,好好做,做做好。我们不仅要有自己明确的工作目标,更要有一个积极认真的态度。在我自己办理的很多案件中,我都深切地感受到了这一点。
很多鲜活的案件也让我由衷的感受到,办案尤其是执行案件不能拘泥于法律及相关规定的条条框框,不能只停留在表面证据材料上做做文章,实践中很多案件只有我们真正去了解了当事人的实际情况,掌握了当事人的真实心态,立足于现实才能最终帮助当事人化解矛盾和纠纷,实现“案结事了”。
其实,每一个具体案件,都应该是一个好老师,教会我们如何去辨别真假,如何去抽丝剥茧,如何去把握当事人的心理状态。但于此种种,都逃不开两个字——认真。葆有一颗“认真的心”去办案件,去做事情,再纠结的矛盾最终都可以化解,再复杂的案情也能最终被厘清,再难的事也会有最终的破解之道。
案子架不住认真,这也是我们年轻人所更应当认识到与践行的准则。 作者单位:重庆市南岸区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