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南闯北几十年,走过各式各样的路。但最不能使我忘怀的,唯有家乡的路。
家乡是一个遥远偏僻的小山村。连接山村与镇里的是一条曲曲弯弯、坑坑洼洼的羊肠小路。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难行。要往镇里运农产品,只能肩扛手提,虽只有十公里路,但往返一趟要七八个小时。无数个风雨黄昏我从这条小路上走过,很少见着人们舒展的笑容。
十四岁那年,我到镇里的中学读初中,走读,每天都要走这条小路。在这条崎岖的小路上,我不知奔跑了多少趟,可以说受尽了苦难,吃尽了苦头。三年初中的求学路真可谓是走出来的。
十七岁那年,我考上了县城的高中,住宿,每个月回家一次,走这条小路的次数少了。后来,我应征参军入伍了,也三年没走这条小路了。退伍回家,从镇里到山村已修成了一丈多宽的公路,没有通班车,只能搭顺路的汽车。公路实际上是简易的土路,路面铺着些沙子,还随意地散布着一个个或大或小有棱有角的石块,像暗器一样尖着牙齿。拖拉机在坑坑洼洼、高高低低的公路上“突突”地颠簸,我坐在驾驶室里就像“跳舞”一般,尘土飞扬,十公里的路竟跑了半个多小时,从车上下来,虽然一身灰尘,腰酸背疼,可心里还是很高兴,毕竟家乡也有通车的公路了。
再后来,我参加了工作,由于工作单位离家远,每年仅在春节回家一次。每次回家,我是既想回家又怕回家。想回家的是,能够见到久别的父母和亲人;怕回家的是,到了镇里搭不上便车,难以顺利到家。成家后,事多脱不开身,不过也因为这条路难走,我已几年没回家乡了。
今年元旦节前,母亲从家里打来电话说:家乡已通水泥公路,从镇里到山村也有公共汽车了,回家一路顺畅。我也很想念一别多年的山村了,于是利用双休日,踏上了回家乡的征程。
坐班车到了镇里,换乘公共汽车。车驶出镇,很快就拐上了通往家乡的水泥公路。路面光滑平坦,阳光下放眼望去,就像条白玉的飘带舒展在黛绿的田野。路旁农家一幢幢新颖别致的新楼一闪而过,一群群农家青年骑着摩托车飞驰而过,一辆辆载着农用物资的农用车呼啸而过,看不到挑着沉重担子、累得满头大汗的乡亲……汽车“嘎——”地一声,稳稳地停在了村边。我恍然醒悟过来,到家了。我看了一下手表,从镇里到村里,仅用了十五分钟。
回到家,母亲说:镇党委、政府真是亲民、爱民,把老百姓的疾苦真正挂在心上。为了让乡亲们早日走上宽敞、便捷的致富路、幸福路,去年投资三百多万元,终于修通了十公里的环山水泥公路,彻底解决了乡亲们的行路难问题,实现了家乡父老乡亲几代人的梦想。路畅通了,昔日闭塞的山门打开了。山货特产一批又一批运出,山外的生产生活用品一车又一车进山来。路畅拉动物通,物通带来财路。村里不少人家买了摩托车、农用车,小学高年级学生、中学生上学都骑自行车,再用不着担惊受怕爬山路了。山中的岁月,也已不再清寂了。
听着母亲娓娓的诉说,我不禁感叹起来:家乡的路啊,真是越走越宽广!
作者单位:江西省永丰县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