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调联动”整合化解力量,“首接、首问”催生双重动力,“五种模式”彰显化解效益……内蒙古自治区杭锦后旗公安局主动创新矛盾纠纷化解机制,积极做好“三大加法”,仅2012年就成功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740起。 “警力资源+社会治安资源”——“三调联动”整合化解力量
2011年以来,杭锦后旗公安局针对矛盾纠纷高发的现状,探索实施了由派出所牵头受理,乡镇(街道)司法调解委员会、村(居)委会共同参与的“三调联动”工作机制,使三方均能发挥各自优势。派出所具有法律知识全面的优势,便于找准化解矛盾的实质性 “节点”;村(居)委会具有“底数清、情况明、人缘广”的优势,有利于稳定当事人情绪,继而劝解说服;乡镇(街道)司法调解委员会具有统筹安排的优势,便于整合各方力量。
“把公安机关和其他行业、部门的调处力量整合起来,在基层形成长效性的矛盾纠纷化解队伍,是‘三调联动’机制的最大亮点。”杭锦后旗公安局局长刘瑞平说。 “主动化解+积极预防”——“首接、首问”催生双重动力
在执法规范化建设中,杭锦后旗公安局推行矛盾纠纷调处化解首问、首接责任制,既解决旧矛盾,又预防新纠纷。刘瑞平说:“以这样的工作机制为保证,已经发生的矛盾纠纷有人调解,可能发生的矛盾纠纷有人预防。”
2012年12月10日,杭锦后旗公安局双庙派出所副所长张志勇在二支村走访时,获知村民王二娃在杭锦后旗城区一工地打工时,被拖欠了1万多元工资,几次讨要未果,王二娃遂有了持械暴力讨薪的倾向。王二娃虽是双庙派出所辖区的居民,但事情发生在城区,本不属该所管辖范围,但根据旗公安局首接责任制的要求,张志勇迅速向所长赵林光汇报了这一情况。经局领导协调,双庙派出所负责做王二娃的工作,城区派出所负责与开发商协商。1周之后,王二娃领到所欠工资,矛盾得到及时化解。
“首接和首问责任制的落实,使民警责任心增强了,工作主动性提高了,防止了矛盾纠纷的漏查、漏报,也不存在遇到矛盾纠纷没人管的问题。”赵林光说。 “社会效益+警务效益”——“五种模式”彰显化解效益
近年来,杭锦后旗公安局在矛盾纠纷成功调解案例中进行提炼归纳,总结形成了“五种模式”,即抓早抓小、双管齐下、背调面谈、人性执法、学以致用。
抓早抓小——责任区民警每天深入辖区时间不少于1小时,早发现,早化解。双管齐下——坚持处罚与调解相结合,在调解中掌握主动权。背谈面调——对调解难度较大的矛盾纠纷,调解前分隔双方征求意见,而后当面调解,争取一次调解成功。人性执法——尊重双方当事人,杜绝说教压服,使调解更有“人情味”。学以致用——为杜绝民警调处时说外行话、办外行事,采取“对口对调”的方法,邀请矛盾纠纷涉及到的行业、部门的专业人士参与调解,民警在这一过程中开阔视野、增长见识。
2012年,杭锦后旗公安局查处治安案件4000余起,其中成功调解1740起,占全部案件的43.5%。对此,杭锦后旗公安局副政委王开俊深有感触地说:“从社会效益方面考虑,相当一部分治安案件更适用调解。”(记者 陶炜 通讯员 肖志广 李戍云)
·内蒙古赤峰开展警民万人大巡防
·内蒙古:有严重违章行为驾驶员一律不准参加春运
·内蒙古公安厅28条新规劲吹务实新风
·内蒙古锡盟公安:迎战风雪保平安
·内蒙古二连浩特检察院与市海关签订《预防职务犯罪共建协议》
·内蒙古大力净化出版物市场 一年查办“扫黄打非”案487起
·内蒙古大力净化出版物市场 一年查办“扫黄打非”案487起
·内蒙古呼和浩特新城:聘任一批“合适成年人”
·[视频]内蒙古政协与检察院召开座谈会
·内蒙古乌海:“大基层”建设夯实基础工作
·内蒙古:加强创新社会管理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内蒙古细化职责推进执法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