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综治版> 基层基础

风景名胜区门票钱为何越收越高

2013-01-18 11:44:20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中国青年报 

    用于维护景区的资金少得可怜

    其实,也正是赚取外汇的需要,引发了风景名胜区的门票涨价。

    王秉洛告诉记者,当年旅游部门希望利用风景名胜区吸引外国游客来旅游,但对国内游客,却是不鼓励、不提倡的态度。

    上世纪80年代初,全国大多数风景名胜区的门票价格只有两毛钱左右,但对国外游客,却酝酿提价。

    “当时旅游部门有一个设想,对一些服务条件稍好的风景名胜区采取两种票价,对外国游客提供导游、资料、好的卫生服务,收取高票价,对国内游客则是低票价、低服务。”王秉洛说。

    有4个风景名胜区获批,票价从两毛钱一下提到20元。

    “这么做原本是为了赚外汇,但别的景区受到了刺激,纷纷开始提价,而地方政府也都支持这种做法。”王秉洛说,对风景名胜区,国家资金投入非常少,这些风景名胜区很难生存。

    2006年,我国共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77处,谢凝高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国家每年对这些风景名胜区的投入只有1000万元。如今,我国已经设立了225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的投入也有增加,但也仅为每年2300万元左右。

    而在管理上,尽管风景名胜区归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但管理却归地方政府,地方政府需要借助风景名胜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获取经济利益。

    资金的缺少、地方政府的需要使得风景名胜区不得不在门票上动脑筋。

    于是,随着经济发展、国内旅游业的兴起,风景名胜区的门票价格从几毛钱上涨到几元、几十元,甚至数百元。

    “30年过去,我国风景名胜区制度已经成型,但还不成熟。现有的风景名胜区并没有保护好,也没有服务好。风景名胜区都在为地方政府打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第三研究室主任苏杨说,很多地方的公务员都要靠风景名胜区养着。

    一位规划研究院工程师告诉记者,有的风景名胜区,每天下午5时下班后,当天的门票收入就都被地方政府拿走了。而这些钱,最终能用到风景名胜区的并不多。

    还有一些风景名胜区上市了,门票收入中相当一部分被用作上市公司的费用。再刨去被地方政府提走的那部分资金,真正用于维护景区的资金少得可怜。

    “长期以来,对风景名胜区与旅游业的关系都存在着模糊认识,导致部分风景名胜区的管理被弱化,出现错位开发,也使得风景名胜区的功能很难得到全面发挥。”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副秘书长厉色说。

    在厉色看来,风景名胜区的性质决定了其是政府主导、行政管理,其管理本应优先突出环境和社会效益,而不是经济效益。但旅游产业的基本属性就是经济性。现在很多地方用旅游规划代替风景名胜区规划。

    这样一来,原本处在风景名胜区功能最末端的旅游功能被无限放大,而科研、科普、环境保护等核心功能却没有得到有效发挥。

    2012年12月初,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副司长李如生表示,长远来看,风景名胜区应该免费,但他也承认,在现阶段,要实现免费还很困难。

[责任编辑:闫天舒]
相关报道

·住房城乡建设部公布中国风景名胜区事业发展公报
·住房城乡建设部通报风景名胜区保护管理执法结果
·景区免费应当学会算“人气账”
·住建部:未来景区可免票 过度开发间接推高票价
·景区票价深陷3年必涨怪圈